155x35px;
1600x235px;

九坛八庙 左祖右社——北京坛庙建筑及其文化价值

来源:前线网 作者:前线网 更新于:2019-12-19 阅读:

继金中都之后的元大都,是南北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都城,也使其坛庙文化得到进一步提升和发展。元大都的修筑,是以《考工记》的传统理念统一规划设计的,因此至元二十二年(公元1285年)竣工的大都城,基本符合《考工记》所记“九经九轨”“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礼制规定。

元代各帝一方面继续保持了部分蒙古风俗,同时采用中原儒家文化的祭祀礼仪,逐渐在大都内外修建了宏伟壮丽的太庙、郊坛、社坛、稷坛、先农坛等坛庙建筑,岁时奉祀。其中常祀者,有社稷、宣圣、三皇、岳镇海渎、风师雨师等。武成王、古帝王庙、周公庙、名山大川忠臣义士之祠、功臣之祠等虽列入“非通祀”之列,但也成为大都坛庙文化的重要内容。可以说元代核心的国家奉祀,都在大都筑有相关祭台或坛庙。元明鼎革之际,大都原有坛庙被损毁,但其礼制思想基本延续下来。

北京坛庙建筑

明代北京坛庙的变化与成型

明代是北京坛庙变化与成型的关键时期。明初太祖以应天(今南京)为都,其国家级坛庙皆分布于金陵城内外。攻下大都的徐达,则受命捣毁胜国之都,代之而兴的是燕王的藩镇坛庙。“靖难之役”后,成祖决意迁都北京。永乐年间,他一方面在北京大建皇宫,同时仿照南京形制,修筑各种礼制建筑。

《明实录》有记:“凡庙社、郊祀、坛场、宫殿、门阙,规制悉如南京,而高敞壮丽过之”,奉祀天地、日月、山川、祖先、社稷的坛庙,逐渐在北京建成。成祖一方面继承太祖在南京立下的“祖制”,同时也吸收了元大都坛庙文化的内涵。

建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的太庙和社稷坛,仍遵从“左祖右社”的传统规制,不过其具体位置,则从元代的齐化门、平则门内,近移至紫禁城前侧左右分布。这既便于皇帝亲自参加祭祀,也大大增加了禁宫前面的景深,进一步突出“皇权至上”的威严。其南郊坛,在新建的北京丽正门之南,为明初重要祭坛。其时皇天后土合祀,称“天地坛”。

天地坛之西为山川坛,祀太岁、风云雷雨、岳镇海渎、钟山、天寿山,以及京畿山川、四季月将、都城隍等神?。山川坛内又有先农坛,为明帝祭祀先农诸神的场所。至于文庙,则是明初承继元代的唯一坛庙。文庙始于元大德六年(公元1302年),洪武年间降为府学,但未予毁坏。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升为国子监,随复文庙,九年又修缮大成殿,形成“左庙右学”的格局。

据《明实录》记载,永乐十三年二月,“行在礼部会试天下举人”,考试结束后,“得洪英等三百四十九人”。十六年二月,行在礼部再次“会试天下举人”。可见此时北京虽仍称“行在”,但其孔庙及附属国子监(即“北监”),已恢复为全国文教中心。

1234

上篇:

下篇:

地址:兰州市安宁区连城铝业大厦16楼   网址:www.xadmhy.com;   邮编:730030

© 2014-2023TGVISION. All Right Reserved. 陇ICP备15000073号 版权所有 澳门十大娱乐网站平台(中国)百科全书 设计制作 宏点网络 icon甘公网安备 62292302000106号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