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x35px;
1600x235px;

近代中国建筑的发展历程

来源:园林学习网 作者:园林学习网 更新于:2016-3-16 阅读:

2、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末

19世纪90年代前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中国被纳入世界市场范围。列强除扩大商品倾销外,竞相加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订,迫使中国解除机器进口的禁令,允许外国人在中国就地设厂从事各项工艺制造。

由此,外国资本得以合法进入中国,外资工业迅速增多,在许多工业部门占据垄断地位。外国金融渗透力量也大大加强。1895年前,在中国设立的外国银行只有8家,连分支机构也不过16所。而在1895-1913年间就新设立13家银行,85个分支机构。修建铁路历来是西方国家开拓殖民地的重要手段,1895年后迅速形成各国争夺中国铁路投资权的热潮。到1911年止,中国共修铁路9618.1公里,其中各国直接投资、间接投资修建的就近9000公里,占总里程的93.4%0。此同时,通商口岸的数量大幅度上升。1895年后根据各项条约又新开口岸53处。中国政府为抵制被动开埠而实施的“自行开放”口岸也陆续开辟了35处。上海、天津、汉口等租界城市都显著地扩大了租界占地或增添了租界数量。胶州湾、广州湾、旅大、九龙、威海等重要港湾被“租借”,沙俄在中东铁路沿线,日本在南满铁路沿线相继圈占附属地,青岛、大连、哈尔滨、长春等租借地、附属地,分别成为德、俄、日先后占领的城市。

表现在建筑上,租界和租借地、附属地城市的建筑活动大为频繁;为资本输出服务的建筑,如工厂、银行、火车站等类型增多;建筑的规模逐步扩大;洋行打样间的匠商设计逐步为西方专业建筑师所取代,新建筑设计水平明显提高,出现了像1923年的上海汇丰银行和1927年的上海江海关大厦那样的建筑规模和建筑水平。

甲午战后,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资本进入“黄金时代”,轻工业、商业、金融业都有长足的发展。南通、无锡等城市新的工业区都在这时期兴起。在民主革命和“维新”潮流冲击下,清政府相继在1901年和1906年推行“新政”和“预备立宪”。这些政治变革带动了新式衙署、新式学堂以及谘议局等官办新式建筑的需要。引进西方近代建筑,成为中国工商企业、宪政变革和城市生活的普遍需求,显著推进了各类型建筑的转型速度。早期赴欧美和日本学习建筑的留学生,相继于20年代初回国,并开设了最早的几家中国人的建筑事务所,诞生了中国建筑师队伍。1923年,苏州工业专门学校设立建筑科,迈出了中国人创办建筑学教育的第一步。

12345

上篇:

下篇:

地址:兰州市安宁区连城铝业大厦16楼   网址:www.xadmhy.com;   邮编:730030

© 2014-2023TGVISION. All Right Reserved. 陇ICP备15000073号 版权所有 澳门十大娱乐网站平台(中国)百科全书 设计制作 宏点网络 icon甘公网安备 62292302000106号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