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x35px;
1600x235px;

“互联网+古籍”:梨洲文献馆的数字化复活

来源:中国文物网 作者:佚名 更新于:2016-11-9 阅读:


  余姚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副局长朱月芬说:“余姚是历史文化名城,梨洲文献馆的数字化复活有效提升了城市形象,优化了文化品质,更为关键的是,在用途上确能体现惠民实效。”

  文献名邦的

  “互联网+”宣扬

  梨洲文献馆古籍资源库查阅平台面向社会免费开放了。只要在地址栏输入网址即可轻松饱览余姚丰富的古代著作。平台免费开放,从实际用途而言,能为人们查阅资料提供极大便利;从文化传播角度而言,能充分彰显余姚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光彩。毫无疑问,这是经由“互联网+”实现的文化惠民项目,是对余姚作为“文献名邦”的有力佐证和宣扬。

  相对于历史形象来说,如今的余姚在时代感上更为鲜明。这可能会给人一种误解,以为余姚的历史文化内涵也许有所萎缩。尽管境内拥有209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和文保点,毕竟,不是每一位观察者会走遍余姚山水踏访每一处古迹,而原先深藏于库房的古代典籍,大多数人更是难以接触。人们担心,作为文献名邦的余姚是不是跟其他城市一样类型化、扁平化了?

  然而,梨洲文献馆古籍资源库查阅平台的出现,发出了不一样的声音——余姚是有个性特征的,其历史内涵是昂扬的。平台所呈现的数字化古籍,可以与库房里货真价实的历史原版一本本、一页页地相对应。那些值得细嚼的厚实、活泛的古籍留存,是一种文脉承续的象征。当年,梨洲文献馆的馆舍设在龙泉山的中天阁,那里是龙山书院旧址,也是王阳明讲学处。中国历史上的十大思想家中,跟余姚有关联的有两位,即王阳明、黄梨洲。而两者的文化余味,因一批文献的归宿,而远隔着时空机缘巧合地叠加在一起了。

  因机构变更等情况,那些文献有过转移,然而,再怎么变动都无法脱离曾珍藏于梨洲文献馆也就是中天阁即王阳明讲学处这个事实,也就无法脱离王阳明、黄梨洲两位先哲的精神投射。现在,这批文献被搬到了互联网上,也就寓示着蕴含家乡先哲文化余味的深厚文脉,在信息时代的光照四方。

12345

上篇:

下篇:

地址:兰州市安宁区连城铝业大厦16楼   网址:www.xadmhy.com;   邮编:730030

© 2014-2023TGVISION. All Right Reserved. 陇ICP备15000073号 版权所有 澳门十大娱乐网站平台(中国)百科全书 设计制作 宏点网络 icon甘公网安备 62292302000106号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