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x35px;
1600x235px;

“互联网+古籍”:梨洲文献馆的数字化复活

来源:中国文物网 作者:佚名 更新于:2016-11-9 阅读:

  “江南望族的生长图景是怎样的?与地域水土的关联在哪里?作为北方省份的作者,我很想对此有所了解,以作为写作的资料储备。但是,平常又没有集中的时间去南方城市或大型图书馆查找资料。”陕西安康籍的散文作家陈文芳在微信朋友圈说,“偶然,在网上看到梨洲文献馆平台,点进去看,发现有一系列的南方家谱,还有诸多古代文人著作,这正是我所需要的。我瞬间有一种得来全不费功夫的收获感。”

  梨洲文献馆古籍资源库查阅平台,是由余姚市文物保护管理所创设的古籍数字化网络共享载体,目前,处于一边提供查阅服务、一边补充完善的状态。现已上传古籍44部,计180册。更多古籍还在不断翻拍、上传中,预计最终将成为收纳上千部古籍的数字化书库。据有关人员介绍,由县(市)文物保护部门提供,不设门槛、纯粹公益的“互联网+古籍”服务做法,在省内甚至在全国范围内相当罕见。

  作为实体的梨洲文献馆,曾经是真实存在过的,它在传承余姚文脉方面担当过重要角色。然而,随着时代变迁与机构更替,梨洲文献馆逐渐卸下了历史使命,淡出民众的视线。而如今,在“互联网+”形势下,另一种形式的梨洲文献馆应运而生。仰仗“互联网+古籍”技术利用,梨洲文献馆得以数字化复活。

  梨洲文献馆舍

  前尘眷恋,旧梦余温

  长久以来,不少人或许会纳闷一件事:在许多资料上常常会看到某本书、某幅画被注明收藏于梨洲文献馆,那么,梨洲文献馆实体到底在哪里呢?普通市民确实不得而知。余姚市文保所所长李安军介绍称,余姚的第一藏书楼是位于梁弄镇的五桂楼,而第二藏书楼就是梨洲文献馆。梨洲文献馆虽然比五桂楼要“年轻”得多,但是,在挽救历史文脉上,作用却不容小觑。梨洲文献馆曾经设在余姚龙泉山上的中天阁,由德高望重的姜枝先先生创办,并兼任馆长。

  姜枝先是何许人?姜枝先(1902年—1993年),字凤书,号昌后,余姚城东通德乡姜家渡村(现属梨洲街道)人,著名爱国进步人士,为余姚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有过积极的作为与贡献,余姚市政协文史委曾专门为其汇编《姜枝先文集》存世。解放初期,有大量散落的图书文物经有心人搜集,堆放于余姚县人代会党委会的办公室中,逐渐至“堆积若丘陵”的程度。杜天糜、邵之炳、仇庆冠、姜枝先等有识之士见此情形,极力倡导成立一个图书馆,以使这些图书文物有一个良好的去处。有人提议,这个图书馆以黄梨洲先生之名命名,用以集中存放图书文物。
12345

上篇:

下篇:

地址:兰州市安宁区连城铝业大厦16楼   网址:www.xadmhy.com;   邮编:730030

© 2014-2023TGVISION. All Right Reserved. 陇ICP备15000073号 版权所有 澳门十大娱乐网站平台(中国)百科全书 设计制作 宏点网络 icon甘公网安备 62292302000106号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