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x35px;
1600x235px;

浅谈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记忆与艺术特质

来源:百家号 作者:历史趣闻阁 更新于:2023-11-6 阅读:

这种建筑与自然和谐结合而创造的优雅环境,就成为人类与大自然沟通的窗口。所以古代建筑与周边环境不是割裂的、对立起来的,而是天人协调,天人和谐。

2.崇尚自然的理念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有着深刻的合理性,强调人对自然规律的能动性适应。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古代大多数建筑物以木构架体系为主体,早在夏商时期木构架建筑就已经产生了。

首先,木材是自然界中较容易获取的一种建筑材料,而且加工也比较省力。木制建筑物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为古人家庭生活的核心,古人在木制建筑物中应对风雨交加等恶劣天气,享受安居乐业、家人团圆的生活。其次,木材本身带有一种庄严、深沉、肃穆、含蓄的自然特征。

木材的自然特征,使中国古代建筑散发出朴素淡雅的文化气息,激发意趣而令人遐想无穷。再次,木构架的建筑结构通过在柱子之间进行围隔,能相对自由地划分室内空间。最后,木构架的建筑结构对地形有较大的适应性,且不会带来环境污染。

木构架的建筑,一方面能突破地面高低不平的限制,融合自然的精巧之处,巧妙地结合周边环境及地势,顺势展开,依山傍水,建造楼阁亭台,供人们休憩赏玩;

另一方面也能把孤零零的单体建筑聚合成规模较大的建筑群,这种显示“凝聚力”的设计思想极其符合中国古代的家族伦理制度。

3.择址宜居的思想

就建筑史而言,古人推崇“天人合一”的境界,认为人际与自然是相通的,追求建筑与自然环境、与人达到和谐统一的完美境界,较为直接的表现则是在建筑中注重建筑地址的选择,以此作为实现“天人合一”的有效途径。

择址的因地制宜,指的是根据环境的客观性,采取适宜的建筑方式。中国地域辽阔,气候差异很大,土质也不一样,建筑风格形式亦不同,西北干旱少雨,人们就采取穴居式窑洞居住。窑洞多朝南,施工简易,不占土地,节省材料,防火防寒,冬暖夏凉。西南潮湿多雨,虫兽很多,人们就采取栏式竹楼居住。

无论建筑如何择址,都是为了追求天人合一的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中国古代思想家老子,在《道德经》中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提出自然主义的建筑择址准则。颇为有趣的是,“中国园林是自然与人工的完美结合”,“强调地域风土建筑与山川水系的和谐搭配”。

苏州园林凭借天然的山水、植被优势,展现出有别于北方园林的意趣,反映了古代中国人的人生观、宇宙观,以及不同阶层的生活方式、人格取向、审美趣味等,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特别注重地理环境。因而,中国古代风景园林发源于自然生态环境的审美选择。

1234

上篇:

下篇:

地址:兰州市安宁区连城铝业大厦16楼   网址:www.xadmhy.com;   邮编:730030

© 2014-2023TGVISION. All Right Reserved. 陇ICP备15000073号 版权所有 澳门十大娱乐网站平台(中国)百科全书 设计制作 宏点网络 icon甘公网安备 62292302000106号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