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x35px;
1600x235px;

中国建筑里的“门堂之制”

来源:很久先生 作者:很久先生 更新于:2021-2-25 阅读:

如果说中国建筑的立面可以用台基、屋身、屋顶三个部分组成的话,那么在平面上,也可以归纳为门、堂、廊三个部分。

其实在平面上,这三个部分是中国建筑永远的标准配置,不管是院落式的民居,还是超级大的宫殿建筑群,或是寺庙衙署等,只要是群落式建筑,可以说都是由这三个部分组成的。

当然,门、堂、廊三个词只是这三个部分的概括说法。门,指的是门屋,包括屋宇式的大门和在墙上开的随墙门;堂,指的是处于建筑群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廊,指的是处于次要地位的建筑和用于围合功能的围墙等建筑。

在汉代之前,宫殿的门有一个专门的形制,叫做「阙」。说白了那其实还不是门,只是两个高台立在宫殿的外面。《释名》里说:“阙,阙也,在门两旁,阙然为道也。”《广雅》里也说:“象魏,阙也。”《名义考》里也有一段关于阙的描述:“古者宫廷,为二台于门外,作楼观于上,上圆下方,两观相植。中不为门,门在两旁,中央阙然为道。以其悬法为之象,状其巍然高大谓之魏。”这里所说的“象魏”,就是指的宫殿外的阙楼。

汉阙

“阙”这个东西,可以看做古代最早的宫门了。

在建筑上还没有把“门”看得很重要的时候,在宫殿外面也就是建起来两个高台,中间“阙然为道”,也就是中间一条走道,想进到宫殿就得从这儿过。

汉代的建章宫有二十丈高的“凤阙”,那是妥妥的进宫前的最华丽的建筑。发展到唐代,大明宫前方左右有翔鸾、栖凤二阁,殿两侧为钟鼓二楼,殿、阁、楼之间有飞廊相连,成“凹”字形,这已经是和宫殿相连接了。

到了宋代,“阙”的形制进一步削弱,汴京城正门宣德楼的两阙已经变成了阙亭。《东京梦华录》记载:“曲尺朵楼,朱栏彩槛,下列两阙亭相对”而已。

到了明清,“阙”已经成为了门的一部分,成为了门上的阁楼式建筑。故宫的午门,就是这样的建筑。

牌楼

“门”这个东西,在中国建筑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成为一种越来越重要的形制。

我们如果想进入一座建筑,比如故宫吧,你从午门进入,无论去哪个大殿,那一道道门,过的你简直想要怀疑人生。

别说故宫这么大地儿了,就是一个四合院吧,普通的两进四合院,那也得有个正门,进了正门过了影壁,还得过个屏门,进了一道院,还有个更重要的门也就是垂花门。进了垂花门才算正式进入堂院。更别说三进、四进的院子,那还得有个穿堂,也就是单独盖间屋子当个门。那门里的小姐,出个院子可费了劲了,那可真是老郭相声里说的:“大门不出,二门不让迈”了。

在中国传统建筑里,有一种门,非常的特殊,那就是牌坊,一般也叫“牌楼”。

12345

上篇:

下篇:

地址:兰州市安宁区连城铝业大厦16楼   网址:www.xadmhy.com;   邮编:730030

© 2014-2023TGVISION. All Right Reserved. 陇ICP备15000073号 版权所有 澳门十大娱乐网站平台(中国)百科全书 设计制作 宏点网络 icon甘公网安备 62292302000106号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