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x35px;
1600x235px;

中国建筑里的“门堂之制”

来源:很久先生 作者:很久先生 更新于:2021-2-25 阅读:

“三朝”在不同朝代的称呼是不同的。我们现在最熟悉的也就是故宫中的太和、中和、保和三殿了,这就是古代三朝传承下来在建筑上的表现。五门就是在三朝之外要有五个门,依次排开,以显示皇家礼制。

在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上,最初设立“门”的需求并不是为了突显什么皇帝的威仪和礼制。

在原始文明中,在那片姑且被称为“建筑”的树枝和泥土当中,那个为了进出方便而留出的开口,大多数情况下只有单纯的实用功能,那仅仅是为了进出建筑的方便和一种防卫上的需要。

而建筑上后来被施加越来越多的礼制和规则,其实就是附加在其使用功能之上的一种人为需求,是最终为了权利而设计出来的一系列操纵和控制人心的权术的一部分而已。

“门”与“堂”

“门堂之制”的核心思想,就是“门堂分立”。“门”、“堂“分立的结果,是围墙上的门,逐渐演变成”屋“,也就是屋宇式大门。

最终逐步完善的门的形式,从王府大门、广亮大门、金柱大门,到蛮子门、如意门,都是一种屋宇式的门。

王府大门

从建筑功能的发展中看,这种发展除了将门的地位提高到一种单体建筑的层面,另外一个原因就是门的功能在日益增多,比如传达、收发、看守、阵列等等。这就需要一间正式的屋子来承接这些功能。因此才有了这些像一间房子一样的门。

中国建筑里有一个有意思的事,就是门的开口位置。现在我们看一个中国古代的建筑,比如故宫里的那些大殿,门开口的位置都是在屋檐下,也就是建筑的开间方向。而日本建筑的门开口位置一般是在山墙面,也就是我们认为的屋子侧面。当然,这种在山面开门的做法是有先天优势的,也就是呈”人“字形相交的屋脊,天然的会形成一个入口,这样屋檐离地面的高度并不会对门的高度有任何的影响。

而这个“堂”,在古代指的是建筑的台基部分,在历史的变革中,发展着发展着,就忘记了自己的职责,变成了一组建筑群中的“主体建筑”,成功逆袭。

我们在建筑上所说的“堂”,就是一个统称,根据实际建筑的不同,“堂”的具体叫法也不同。在故宫这种皇家宫殿群中,“堂”指的就是太和殿、保和殿这种大殿;在普通的四合院中,“堂”指的就是正房,也就是“堂屋”。反正在群落式建筑中,“堂”一般是指南北朝向的、位于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

《华夏意匠》中提到的这个“门堂之制”,指的是在建筑的每一个院落单元中,以“门”、“堂”、“廊”三个元素组成了整个建筑单元。你看,这里又出现了一个元素,就是“廊”。这里的“廊”,和我们现在所说的“走廊”的“廊”有些不同。这里指的是一些附属建筑,比如四合院中除了中轴线上的堂屋之外的东、西厢房、倒座房,当然也包括没有容纳空间的回廊、游廊,和只有遮挡作用的围墙建筑。

12345

上篇:

下篇:

地址:兰州市安宁区连城铝业大厦16楼   网址:www.xadmhy.com;   邮编:730030

© 2014-2023TGVISION. All Right Reserved. 陇ICP备15000073号 版权所有 澳门十大娱乐网站平台(中国)百科全书 设计制作 宏点网络 icon甘公网安备 62292302000106号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