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x35px;
1600x235px;

荆州文保:用双手接续二千年中华文明长流

来源:中国文物网 作者:佚名 更新于:2017-5-31 阅读:

  中国文保界对漆木器修复的思考,源自长江中游一次次轰动世界的考古发掘。

  1972年至1973年,长沙马王堆先后发掘三座西汉墓葬,出土大量竹木漆器。但囿于保护技术不成熟,这些精美的竹木漆器靠水中浸泡式保护,保存了30余年。

  漆木器文物修复技术的突破,始自吴顺清。

  毕业于武汉大学高分子化学专业,吴顺清在同行研发的饱水文物脱水技术基础上,进一步创新,使用复合乙二醛脱水技术,不仅有效将出土漆木器进行脱水,保持木文物原有形状和颜色,而且后期保护条件也较其他脱水方法更便于长期保存。

  这一突破,引起全国文保界的高度关注。吴顺清说:“马王堆第一批只送过来6件试一试。有一只木盆,号称‘天下第一盆’,直径72.5厘米,但是漆皮已开始脱落,木胎也出现开裂。我们用复合乙二醛脱水技术进行脱水、定型,前后花了3年时间,还原了这批文物出土时的模样。”

  此后,经国家文物局批准,马王堆汉墓400多件出土木漆器分批送往荆州文保中心处理。这些木漆器经过脱水、修复、封护等处理,收缩率均保持在1%左右,形状稳定,重焕生机。

  经过长期实践应用,这项修复技术已成为全国公认的木漆器脱水成熟技术。长沙马王堆西汉墓、北京老山汉墓、北京金陵王墓等全国各地出土木漆器类文物6000余件,均采用这种脱水技术。

  站在虎座鸟架鼓前,听吴顺清讲这些故事,别有一番况味。

  “修复虎座鸟架鼓用了多长时间?”记者问。吴顺清平平淡淡回答了两个字:“五年。”

  重生:丝织文物修复的“革命”

  1982年1月,荆州马山砖瓦厂取土制砖,发现了一座战国中晚期墓,后来被命名为:马山一号墓。

  墓葬不大,但是当考古人员小心翼翼将棺盖打开时,所有人惊呆了:满棺灿若云彩。

  墓中,出土各类丝绸织物达152件,仅是女性墓主人身上包裹的衣、袍、裙、衾就有13层。

  稍稍了解文保常识的人都知道,丝织品极难传世,墓葬中出土的丝织品更是见光成灰。

  如今,在荆州文物保护中心,马山一号墓出土的凤鸟花卉纹绣浅黄绢面锦袍铺展在操作台上,形态完整,质地柔和,图案清晰。

  35年过去了,经过无数次实验和无数道工序,这件国宝级文物从深藏冷冻到尝试修复,还在做着进一步的加固修复,但已经完整呈现出当年的富丽,明艳不可方物。

  “博物馆里展示的是这件文物的复制品,非常受欢迎。但是,原件还达不到展出条件,前期清洗加固后,一直放在库房里冷藏保管。”吴顺清说。

12345

上篇:

下篇:

地址:兰州市安宁区连城铝业大厦16楼   网址:www.xadmhy.com;   邮编:730030

© 2014-2023TGVISION. All Right Reserved. 陇ICP备15000073号 版权所有 澳门十大娱乐网站平台(中国)百科全书 设计制作 宏点网络 icon甘公网安备 62292302000106号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