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x35px;
1600x235px;

荆州文保:用双手接续二千年中华文明长流

来源:中国文物网 作者:佚名 更新于:2017-5-31 阅读:

  越王勾践剑、曾侯乙编钟、虎座鸟架鼓、飞龙飞凤绣罗衣……

  在中国湖北荆州,深埋地下二千多年珍贵文物的大量出土,揭开一个先秦时期南方大国独特而神秘的文化面纱。

  有学者认为,放眼春秋战国时代的世界,与楚国取得的文化成就相辉映的,是古希腊文化;与楚国都城所具有的历史地位相比肩的,是古希腊名城雅典。

  书于史书的是这座城市的古称——郢都。默默无名的是这座古城一批特殊的人物:荆州文物保护中心团队。

  他们,用双手复原出二千年前“东方雅典”的文明烙印,用“匠心”演绎魔术般“化腐朽为神奇”,再现出中华文明二千多年长流曾经断流的河段。

  考古发现和文物修复,让湮没于岁月的辉煌在当代重生。

  魔术:修复简牍上的另一半历史

  “如果能让这些汉简‘开口说话’,可能又有重大历史发现。”68岁的吴顺清——荆州文物保护团队的领头人——正率领专家团队对出土的数千枚竹简进行保护清理。

  他们处理的竹简,来自去年轰动海内外的重大考古发现: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墓。

  “我们对竹简进行表面清洗,然后通过红外扫描,还原墨痕,这需要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他说。

  在汉朝蔡伦发明纸张之前,竹木简牍是中华文化最重要的文字载体。“会说话”的出土简牍是文物考古和研究人员最钟爱的“历史讲解员”。一枚简牍,甚至是其中一个字,都可以启发专家写出一篇论文。

  然而,这些珍宝出土之时,却是另一番模样:散成一堆,看上去只是烂泥中黑乎乎、近乎朽腐的竹条木片。

  “被封存在地下二三千年,简牍出土以后,会瞬间氧化,变成黑色,没有经验的人常会误以为是一堆腐土。”吴顺清说。

  让简牍上的文字重现,需要把发黑的竹条还原成原来的篾黄色,同时又不破坏墨迹。这是吴顺清团队的“独门绝技”!

  修复考验的是耐心。

  出土于南方的简牍常常被泥水包裹,经历地下水千年浸泡,本体糟朽,轻轻一碰就可能毁灭。从提取到清洗,就如同呵护刚刚出生的婴儿。“先要把竹简放在蒸馏水里浸泡,保持饱水状态。清洗时,用软毛笔轻轻除去上面的淤泥等污物。”有“段子手”别称的吴顺清,这个时候是一脸严肃。

  修复更考验智慧。

  经过数不清次数的实验,荆州文物保护中心主任、研究员方北松于20世纪90年代初找到一种叫连二亚硫酸钠的新型脱色材料。方北松介绍,古代书写主要用的是碳粉,碳粉成分稳定,通过自身的吸附力附着在竹简上。“连二亚硫酸钠可以还原竹简的颜色,但不会破坏墨迹。”

12345

上篇:

下篇:

地址:兰州市安宁区连城铝业大厦16楼   网址:www.xadmhy.com;   邮编:730030

© 2014-2023TGVISION. All Right Reserved. 陇ICP备15000073号 版权所有 澳门十大娱乐网站平台(中国)百科全书 设计制作 宏点网络 icon甘公网安备 62292302000106号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