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x35px;
1600x235px;

一名木匠成功“跨界”的40年——我在济南修古建

来源:百家号 作者:舜网 更新于:2021-11-18 阅读:

全长3米的柱子腐烂了近1米,如果不及时修复,建筑得不到支撑,后果不堪设想。陈京堂观察柱子的材质,为落叶松;又拿来工具,精准测量柱子的尺寸。作为木匠,他可是木材市场的“常客”,一双慧眼快速找到了尺寸相匹配的同等木材。回到施工现场,用千斤顶把金柱连接的地方顶起来,陈京堂和工人们切割掉腐烂的柱子,在原柱和新木头上做出榫卯结构,将两者完美对接,再用铁箍固定、刷防锈漆、仿原始颜色,金柱墩接才算完成。

“穿插枋、额枋都要在一条水平线上,尺寸差一分一毫都不行!”40年前墩接的柱子,现在依然牢固如初,陈京堂对工艺的极致追求也一直未变。今年夏天,章丘常道观修复工程开工,这一明代建筑房梁为复杂的斗拱结构。“结构复杂程度不输文庙。”陈京堂描述,房梁由众多木质榫卯结构搭建,环环相扣,换任何一个部件都需要大拆。“只有全面掌握结构才能下手。”陈京堂仔细观察,最终选取了其中损坏最严重的几根,用同样的木材加以精确复制,最终成功替换掉腐坏的原件。

专业毕业生入行 古建修复后继有人

正是怀着好奇心和敬畏心,陈京堂在修复过程中严格遵循着原材质、原工艺,力求与古人的做法保持一致。比如说一面灰色的花砖上缺失了一角,陈京堂先将同色的砖磨成粉、过筛,再用少量水泥和修复胶混合,抹在缺角处,待凝固后用砂纸细细打磨。风一吹,打磨下来的灰尘常常糊得人满脸都是。

“慢工才能出细活。”陈京堂眼中的古建修复工作,是“急不得”的:“很享受这种慢节奏,干活的时候就会想象到,几百年前有另外一个匠人站在我的位置。”

“如果能跨越时间跟古匠人对话,你最想问他们什么?”听到这个问题,陈京堂来了兴致,“很想问问他们,那个时候没有大型机械、没有电动工具,他们是怎么完成这么宏大的工程的?”“还想问问他们,这些石砖上的纹样,怎么做到这么精美一致的?”

一般的古建筑维修工程工期都比较长,能坚持下来的人不多。陈京堂说只有耐得住性子、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才能走得远。令他欣喜的是,如今有越来越多的考古专业毕业生入行。因为有着丰富的从业经验,陈京堂被他们视为老师。但在他看来,自己虽然掌握传统技艺,但现代科技还是要靠年轻人,这两者对于古建筑的保护来说缺一不可。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12

上篇:

下篇:

地址:兰州市安宁区连城铝业大厦16楼   网址:www.xadmhy.com;   邮编:730030

© 2014-2023TGVISION. All Right Reserved. 陇ICP备15000073号 版权所有 澳门十大娱乐网站平台(中国)百科全书 设计制作 宏点网络 icon甘公网安备 62292302000106号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