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x35px;
1600x235px;

厚墙无柱:土木混合建筑体系——漫谈古建和考古之一

来源:建筑历史研究室 作者:建筑历史研究室 更新于:2020-3-5 阅读:

厚墙无柱:土木混合建筑体系

传统建筑史学认为中国早期建筑遗迹通常需以柱洞、木骨泥墙为证,表明此为建筑遗迹、建筑遗址,此论深刻影响了考古学科对建筑遗迹、遗址的发掘与相关认定。也就是说,发现木柱洞为代表的木构架,是认定建筑遗迹、遗址的前提条件,甚或是唯一的条件。此为我国建筑史学界、考古学界通行的木构架体系!

但是,仔细探究目前发现的一些考古资料,我认为还应存在一种土木混合建筑体系的情况:厚墙承重、室内不用内柱——土木混合结构体系。

譬如,距今约六千年的江苏省常州市溧阳市东滩头遗址,墙体遗迹非常清晰,有处于活动面之下开挖的基槽、红烧土块墙体(厚达60公分至1米左右)。在开间3~4米左右跨度的情况,直接用原木平铺搭出屋顶(木头做梁架而没有内柱的做法)是可以实现的;与此同时,也就是说屋顶形式或是多样的,并非一定采用坡顶。

国外亦有类似实例,如土耳其加泰土丘新石器时代遗址复原的建筑,室内无木柱,是利用厚墙承托屋顶的简单建筑形式。

土耳其加泰土丘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建筑复原

《考古》杂志去年七月份刚刚发表的芦山峁遗址资料,尤其值得我们特别重视。该遗迹显示,三座主体殿堂并列,中间主要建筑开间跨度十多米,仍然无内柱,仅部分有几根壁柱而已,东侧殿堂不仅室内无柱、甚或连壁柱也没有。但是,它们的墙体一般厚2~3米(采用泥垛砌筑),最窄也有2米左右。由此,从建筑力学角度而言,利用木构架直接搭接在如此厚的墙体上面,是可能实现的。我推测其采用了三角形的叉手式构架。

与此同时,芦山峁遗址还发现了收分相当合理的护坡泥垛。这可以说明,古人对土的性能具有充分的认识。而临近不远的石峁遗址的石护坡收分较少,这或许说明古人对石护坡的认知,尚处于初级阶段。

我认为更要指出的是,芦山峁遗址台顶土木混合建筑的重要性,需要得到我们充分认知与重视:古人就山势护坡、台顶筑房,是为了安全、防御,保护台顶建筑中的居住者;更是为了围合出旷阔的场地、空间,利于满足居住者的功能使用。因此,这就启示我们在相关类似考古遗址发掘中,要充分重视台顶的土木混合建筑遗迹,辨析相关建筑遗址,以免造成永远的缺憾!

另外,民族学资料也告诉我们,无论室内有无木柱,建筑屋顶的形式都是多种多样的。譬如,加拿大多伦多博物馆所藏建筑模型(当地土著所建),立面用木柱(室内亦有),但屋顶呈现为圆弧形。再如马赛人的建筑,内部木构架,外墙可归为木构泥墙,但是屋顶与墙体也呈浑然一体的弧形。

123

上篇:

下篇:

地址:兰州市安宁区连城铝业大厦16楼   网址:www.xadmhy.com;   邮编:730030

© 2014-2023TGVISION. All Right Reserved. 陇ICP备15000073号 版权所有 澳门十大娱乐网站平台(中国)百科全书 设计制作 宏点网络 icon甘公网安备 62292302000106号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