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x35px;
1600x235px;

泰山书院:尊师重道 理学先声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焦丽萍 更新于:2020-10-22 阅读:

孙复、石介认为,隋唐以来,专以辞赋取士,造成社会上崇尚浮华文辞、空疏无用的学风,他们主张“文为道用”,文章必须为儒家的道统服务。在治学方法上,不拘泥于前代经学家的章句注疏,鼓励学生“不惑传注”,联系时事对儒家经典提出自己的见解,使之前死板保守的治学风气为之一新。

胡瑗学成后,亦回家乡致力教育。他明确提出教育的目的是为国家培养人才,而非只是科举应试之才。胡瑗先后主持苏、湖两州府学,创立闻名天下的“苏湖教法”,后被朝廷太学所采用。“苏湖教法”核心是分斋教学法:设经义、治事二斋。经义斋以研讨儒家经典为主,目的在于培养治国人才;治事斋实行分科教学,有治兵、治民、水利和算数4科,学生需专修一门主科,还要兼修一门副科,以培养专业人才。胡瑗提出“明体达用”的教育宗旨,为后世弟子所信奉,史称“安定学派”。

泰山书院·信道堂

兴盛太学,开启理学

庆历二年(1042年),石介、孙复先后被友人举荐,入国子监直讲,二人传播泰山书院的学术、道德,对当时的京城才子、达官贵人形成深刻影响。他们提出太学实行举人发解要有听课日限,放宽太学送考人数等主张,使国子监学生人数从起初的二三十人迅速增至数千人,宋初太学由此兴盛。

皇?四年(1052年),胡瑗被授予光禄寺丞、国子监直讲之职,专为太学生讲授《五经正义》。由于学识渊博,教授得法,吸引大量读书人前来求学听讲。他的弟子程颐在《回礼部取问状》中记载:“往年胡博士瑗讲《易》,常有外来请听者,多或至千数人”。

孙复、石介为代表的泰山学派一反汉唐注疏之学的僵化,推动了宋代疑经改经学风的形成,逐渐使汉唐注疏之学转向义理之学。孙复提出“尊王”之议,以明上下之分,正君臣之序;石介高扬儒家之道统;胡瑗创明体达用之学,改变了儒生治经只重训话的习气。他们的思想为理学的产生奠定了理论基础,并对二程产生了直接影响。

“三先生”离开泰山后,弟子们也相继出山为官,泰山书院逐渐停止授业活动,但泰山学风却得以代代流传。明代教育家李汝桂在泰山创建育英书院,继“三贤”而讲学,清代文华殿大学士赵国麟兴复泰山书院,后世相继落址泰山的徐公书院、岱麓书院、怀德书院等,无一不延续泰山书院的精神传统。

12

上篇:

下篇:

地址:兰州市安宁区连城铝业大厦16楼   网址:www.xadmhy.com;   邮编:730030

© 2014-2023TGVISION. All Right Reserved. 陇ICP备15000073号 版权所有 澳门十大娱乐网站平台(中国)百科全书 设计制作 宏点网络 icon甘公网安备 62292302000106号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