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x35px;
1600x235px;

广济桥,潮州历史文化的标志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于佩丽 更新于:2020-10-22 阅读:

“12日下午,习近平来到潮州市考察。位于潮州古城东门外的广济桥始建于南宋年间,横跨韩江两岸,风格独特,集梁桥、浮桥、拱桥于一体,被誉为‘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习近平沿桥步行,察看桥亭、浮桥,眺望韩江两岸风貌,了解桥梁历史文化特色,听取广济桥修复保护情况介绍。习近平强调,广济桥历史上几经重建和修缮,凝聚了不同时期劳动人民的匠心和智慧,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是潮州历史文化的重要标志。要珍惜和保护好这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不能搞过度修缮、过度开发,尽可能保留历史原貌。要抓好韩江流域综合治理,让韩江秀水长清。”

这段文字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新华社新闻报道中的一段。这座驰名的广济桥再次因总书记的到访而为天下人所知。

因桥而胜

“到潮不到桥,枉费走一遭”。到潮州不到广济桥,是重大遗憾。“湘江春晓水迢迢,十八梭船锁画桥。激石雪飞梁上冒,惊涛声彻海门潮。鸦洲涨起翻桃浪,鳄渚烟深濯柳条。一带长虹三月好,浮槎几拟到云霄。”清乾隆进士郑兰枝在“潮州八景”诗中,描绘潮州广济桥绝美风光的动人诗句,至今流传。

广济桥建于800多年前,是南宋时期的潮州名桥。位于潮州东门外,横跨韩江两岸,被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誉为“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与河北赵州桥、泉州洛阳桥、北京卢沟桥齐名,并称中国四大古桥。每一个桥墩距今都有几百年历史。从宋代建成第一个桥墩,到形成“十八梭船廿四洲”格局,前后延续300多年。广济桥建造汇众人之智,聚众人之力,合众人之财,谋众人之福。“广济百粤之民”,是为“广济”桥名由来。

因桥而便

广济桥机动可变的桥体,于人方便,于商有利。通过舢板牵引,江面上的浮船遇大型船只通行时,有序让出江心水道。待大型船只通行后,再重新合龙连为一体,成为一座浮桥。史载:广济桥,俗称湘子桥,宋乾道七年(1171年)太守曾江创建,初为浮桥,由86只巨船联结而成始名“康济桥”。淳熙元年(1174年)浮桥被洪水冲垮,太守常炜重修之,并创杰阁于西岸,开始了西岸桥墩的建筑,至绍熙五年(1194年)历时54年,朱江、王正功、丁允元、孙叔谨等太守相继增筑,完成了10个桥墩的建造。其中又以淳熙十六年(1189年)太守丁允元建造的规模最大、功绩最著而改称西桥为“丁公桥”。绍熙五年(1194年),太守沈宗禹“皤石东岸”,筑“盖秀亭”,并称东桥为“济川桥”。随后,太守陈宏规、林骠、林会相继增筑。至开禧二年(1206年)历时12年,建成桥墩13座。东西桥建起来后,中间仍以浮舟联结之,形成了梁桥与浮桥相结合的基本格局。宋末至元代,广济桥又有诸多兴废,明宣德十年(1435年),知府王源主持了规模空前的“迭石重修”,竣工后“西岸为十墩九洞,计长四十九丈五尺;东岸为十三墩十二洞,计长八十六丈;中空二十七丈三尺,造舟二十有四为浮桥”,并于桥上“立亭屋百二十六间”,更名为“广济桥”。正德八年(1513年),知府谭纶又增一墩,减浮船6只,遂成“十八梭船廿四洲”的独特风格。清雍正二年(1724年),知府张自谦修广济桥,并铸?牛2只,分置西桥第8墩和东桥第12墩,意在“镇桥御水”。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洪水,东墩?牛坠入江中。故有民谣:“潮州湘桥好风流,十八梭船二十四洲,二十四楼台二十四样,二只?牛一只溜。”

123

上篇:

下篇:

地址:兰州市安宁区连城铝业大厦16楼   网址:www.xadmhy.com;   邮编:730030

© 2014-2023TGVISION. All Right Reserved. 陇ICP备15000073号 版权所有 澳门十大娱乐网站平台(中国)百科全书 设计制作 宏点网络 icon甘公网安备 62292302000106号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