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x35px;
1600x235px;

四川古建筑民居的类型及特点有哪些?

来源:巴蜀方志 作者:巴蜀方志 更新于:2020-10-8 阅读:

六是安全防御性的寨堡式。四川多战乱匪祸,为求防御自保,常利用山地险要形势构筑寨堡以聚居,俗称寨子。此种形式在汉代即有坞堡,有的乡场也用这种形式选址于山口,周围以石砌城墙,并配以瓮城制度,俨然军事要塞。

七是一般的十字街式.在地势较为平坦的坝子及川西平原分布较多,布局较规整,街巷亦较宽大,如成都近郊的天回镇,巫山大昌镇等,这也是较为普遍的形态。

(3)聚落农村民居

这就是广大农村的散居式民居。四川村落民居分布与北方平原不同,主要在于如何适应山区地形和农田分散状况,住居多近农田,便利耕作,因此很少形成像北方那样集中的村庄或寨子,而呈大分散小集中的星罗棋布方式。有不少是单门独户,与周围的竹木树林、院坝等形成一个住居单元体;有的三五户形成较大的院落组团;有的大户人家则集数十间房为多进院落的大建筑群。它们都具有自成一体的散居特点,这也是数量最多的一种民居聚落的形态。

平面类型与特点

(1)一字式

较为简易的普通民宅常用此式,多见于乡间,或木构或版筑等。这种—字式常用三开间,是一明二暗的形制。明间开门,后退一至二步架,形成一个门斗空间称“燕窝”或“吞口”。入门则为堂屋,后壁供牌位,常为木壁龛式,制作精良。左间一般位东,作卧室,右间位西,又分前后二小间,前小间为饭堂或杂务房,后小间为灶厨房,川北山区还设有石栏的“火塘”,供膳食或取暖之用。这种三开间为最基本的布局方式。在院落组合中,一般人家的正房也是此种三开间式,所谓“庶民房舍不过三间五架”。

正房五间只见于极少数大户人家或王公府邸。有的一字式五开间,也只是突出正中三间,两侧多出的耳房其檐口、屋脊必须低于正房。在农村有的一字式还在三间式两山面加建单坡顶“偏厦”,随地形变化,呈现出丰富多样的造型。一般偏厦间多为畜圈或作杂储之用。屋顶多为悬山式,但前后坡不等,常做成前短后长,循口则前高后低。较长的后被称“拖檐”,有的仅及人高。这样,房屋中柱以后的空间则可多利用。

(2)丁字式

又称一横一顺式,或曲尺形,即在一字式基础上在耳房部分垂直向加东西厢,二至三间,可作卧室或杂储、灶房等。这样可于正房前形成一个半围合的敞院坝,供农家活动之用。有的围以竹篱或栅栏,侧面设简易带顶院门,称“蓬门”或“柴门”。这种布局方式在单家独户的山区乡间也十分普遍。

(3)三合院

常见的为一正二厢,呈“门”字形,列于同平面的台地上,前为宽大的院坝。较大型的三合院,正房三间,左右各带一至二间耳房。又称磨角房或抹角房,或檐偏子。为利用地形,亦有正房位于较高台地,厢房可为二层或一层吊脚,称吊楼,山区农户常把在吊脚层用作敞开式畜圈栏。左右两厢因地形条件可间数不一,三合院则成不对称的变化形态。三合院亦可于院坝前做竹木篱笆围栅,或做矮土墙。设竹木栅栏门,讲究的做带瓦顶的院门或砖石的牌坊门。广安协兴乡牌坊村邓小平故居是较规范的大型三合院民居的典型实例。更为大型的三合院还在两侧添设条形天井式围屋,川北、川西南一带还有附设土筑碉房,以备安全防御之用。

1234

上篇:

下篇:

地址:兰州市安宁区连城铝业大厦16楼   网址:www.xadmhy.com;   邮编:730030

© 2014-2023TGVISION. All Right Reserved. 陇ICP备15000073号 版权所有 澳门十大娱乐网站平台(中国)百科全书 设计制作 宏点网络 icon甘公网安备 62292302000106号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