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x35px;
1600x235px;

“裸思主义”解密“建筑密码”

来源:凤凰网 作者:凤凰网 更新于:2019-6-13 阅读:

高波,《潭柘寺流水引》,1997,黑白摄影,61x51cm

贝氏的职业生涯通过建筑“搭建”艺术品,高波想到以”建筑师“的方式进行一次艺术实验——即以“搭建”的方式摄影,通过艺术影像与建筑作品进行呼应和对照。高波热爱艺术实验和冒险。他说,“每一次(创作方式的转变)也都是一次冒险,对我来说每一次的结束也都是新的开始。” 他找到在”记录式”摄影之外的主动性:通过纯粹的创作直觉将瞬时和感性在镜头前叠加,对贝式的解构哲学进行“再解构”。高波的拍摄是对贝聿铭建筑的再创作。高波和贝聿铭的跨时空对话

展览现场

15天,6个国家。拍摄难度可想而知。在波士顿停留的仅2小时内,高波要完成肯尼迪纪念馆与汉考克大厦两处代表作的拍摄。最终,他完成了对贝氏近50年建筑生涯的回望和记录。《贝氏实本》以摄影作品和贝氏金句的互相对照,呈现了两人从艺术和建筑角度对故土情结、东方美学、视觉构景和信仰意念的态度和观念,形成了一场精彩的纸面对谈。

1.纽约庭院里的石与藤I believe in the continuity of tradition, for it is by no means a relic of the past, but a living force that animates and informs the present.我坚信传统的延续性。它绝不是过去的遗迹,而是一种生命力,激励和引领着现在。

左: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外围,1997,黑白摄影,61x51cm右:苏州园林的太湖石与枯梅,1997,黑白摄影,61x51cm

高波拍摄了贝氏纽约庭院中太湖石的诸多局部特写,他们对贝氏意义非凡。太湖石承载着贝聿铭对养石人*的崇敬:工人将太湖石凿洞放入水中,几十年甚至几代人后才搬走布园。贝聿铭汲取了“养石人”的精神,“用时光打磨佳品”成为贝氏建筑创作的毕生追求。*注:“养石人”石匠挑选好石材,慢慢雕琢,此端切切,彼处凿凿:石匠手上的功夫最为重要,雕琢好的石头被放进湖水中——交还给自然去琢磨——水波起伏荡漾磨平了棱角,二十年后才出水见人,父辈播种,这便是中国传统家庭的精髓。

高波,《贝先生办公室》,1997,黑白摄影,61x51cm

镜头还大量聚焦庭院里的藤蔓。黑白图像中的藤是水墨的“根”,能瞬间回溯到温婉的江南---贝氏的故土。藤蔓之于建筑是血之于骨,是异乡人之于故乡的水土。在他的书架上,高波摄下放置于一处的两本“苏州园林”和“包豪斯”,这是贝氏精神庭院的映射,他对故土的深情和对建筑之真挚紧紧相依,转化为一种生命力,滋养着他的建筑人生。

1234

上篇:

下篇:

地址:兰州市安宁区连城铝业大厦16楼   网址:www.xadmhy.com;   邮编:730030

© 2014-2023TGVISION. All Right Reserved. 陇ICP备15000073号 版权所有 澳门十大娱乐网站平台(中国)百科全书 设计制作 宏点网络 icon甘公网安备 62292302000106号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