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x35px;
1600x235px;

大都市的建筑密集如条形码,这样的生活值得吗?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作者:中国新闻周刊 更新于:2019-6-6 阅读:

他的妻子芭芭拉·沃尔夫曾对德国新闻社说:“他巧妙地隐藏了那些小小希望,在他的作品中,为那些细心的观众留下了人类抵抗或幸福的痕迹。”

(图注:在《香港前门后门》系列中,摄影师捕捉到来自城市街道的碎片。城市私人空间的逼仄,迫使居民们重新开垦公共空间以满足他们的基本需求。)

(图注:来自《后巷临时方案》系列,2003年~2015年 )

如今,《建筑密度》中的照片,有些一幅卖到了45000美元的高价。相比他照片中人逼仄的生存空间,他的客户过着截然不同的生活。收藏家们很多都拥有豪宅,在香港、里约热内卢、巴黎有多处房产。

“他们把这些作品买回家挂在墙上是因为他们觉得这些照片很美,然而事实上,它们一点也不美,”沃尔夫说,“这有些讽刺。”

“这样生活是否值得?”

人在大都市中的生活处境,逐渐成为沃尔夫最关注的议题。

2010年,他空闲的时候翻看文件夹,见到5张他15年前拍摄的照片。照片拍摄的是乘坐地铁的人,因为拥挤,人们的脸贴在车窗上。

拍摄这些照片时,他还在做摄影记者。那是1995年,他因为采访沙林毒气事件来到东京。他被地铁车厢的拥挤程度震惊。在一个只有一条轨道,站台上可以直接拍到对面列车窗户的地铁站,他用10分钟拍下了这5张照片。

当多年后,又一次看到这些照片时,他决定回到那个地铁站,重新拍摄一组照片。但他忘记了地铁站的名字,于是,聘请了一位研究员。研究员根据照片上地铁车门的贴花,告诉他那是“小田急线”。沃尔夫来到东京,从“小田急线”每个车站都下车查看比对,最终发现当初拍摄照片的是北泽站。

《巴黎屋顶之四》,2014年请点击输入图

他计划每年去北泽站4星期。期间,每天在北泽站地铁高峰期7:45到8:50,对着拥挤的地铁拍照。

拍摄中,他有过放弃拍摄的想法。因为大多数东京地铁中的被拍摄者,不喜欢他的镜头。有人闭上眼,有人举起手挡住脸,有人躲在金属杆后面,甚至,有一位男士在他拍摄时,对他竖起了中指。

迈克尔·沃尔夫最终还是完成了拍摄,“我想展现的是‘煎熬’,这种日复一日的折磨:每天上班花一个小时挤在里面,下班花一个小时挤在里面,像沙丁鱼罐头一样。这不是一种有尊严的生存方式。”迈克尔·沃尔夫这样解释自己的作品。

这些照片集合为他的作品《东京压缩》。这组作品和他在2003年拍摄的《建筑密度》,成为了他最广为人知的两组作品。一个拍摄于开阔的室外,一个拍摄于密闭的地铁,却对观众提出了相同的问题:这样的生活是否值得?

123

上篇:

下篇:

地址:兰州市安宁区连城铝业大厦16楼   网址:www.xadmhy.com;   邮编:730030

© 2014-2023TGVISION. All Right Reserved. 陇ICP备15000073号 版权所有 澳门十大娱乐网站平台(中国)百科全书 设计制作 宏点网络 icon甘公网安备 62292302000106号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