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x35px;
1600x235px;

中国古建筑关于藻井的装饰艺术

来源:古建家园 作者:古建家园 更新于:2019-11-28 阅读:

藻井最早可追溯到北魏时期(公元前386-534)的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顶部的石雕莲花。在古人穴居时,顶上开洞以纳光、通光、上下出入,《礼记.礼运》记载:“昔者先王未有宫室,冬则居营窟,夏则居巢。”其外形像个凹进的井,“井”加上藻文饰样,所以称为藻井。现存最早的木构藻井,是蓟县独乐寺观音阁上的藻井,为方形抹去四角,上加斗八。

汉代(公元前202-220年)至唐初(公元618年-712年),文献中“藻井”是一种韵连续天花,方井中绘有倒悬莲花。汉人称其为“平机”或“乘尘”,这两个名称可以概括了其具有调节室内空间高低、除尘保暖等功效。

发展至宋朝(公元960-1279年),《营造法式》中明确将天花分为三类:平阁、平基和藻井。明代之后,藻井的发展由简而繁,由实用结构形状而演变为装饰的构造。藻井的构造和形式有了很大的发展,极尽精巧和富丽堂皇,除了规模增大之外,顶心用以象徵天国的明镜开始增大,周围放置莲瓣,中心绘云龙。后来这中心的云龙愈来愈得到强调。

到了清代就成为了一团雕刻生动的蟠龙。蟠龙口中悬垂吊灯,不失原来明镜的形式。由于清代的藻井流行能为顶心,於是便把藻井改称为“龙井”了。

中国古代的巧手工匠们将华夏的历史文明、皇室的显赫尊贵和对自然的美好向往浑然一体,凝聚在穹顶的木质华美构件中,将中国藻井艺术发展到极致。中国古代建筑中的藻井结构,随着建筑技术和社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简单朴素到复杂华丽的演变过程。

汉代的“斗四”式藻井是在方形中再套叠两层方形,方格中心绘花纹。这种基本结构,成为汉代以后各种藻井结构变化的基础。发展到宋代《营造法式》将藻井进行了明确的规范,出现了“斗八藻井”和“小斗八”藻井。斗八藻井多用于室内天花的中央部位或者重点部位,做法是分为上中下三段:下段方形、中段八角形、上段圆顶八瓣称为八斗。小斗八藻井多用于室内不重要的地方分为两段,下段为八角井,上段为斗八。

明清时期的藻井样式,在宋代的斗八藻井基础上变得更加复杂细致,最明显的变化是藻井顶心的明镜范围扩大,有的竟占去八角的一半之多。圆井内多施以龙纹雕刻,故到了清代称藻井为“龙井”。

几乎所有的藻井都采用中轴对称的结构,垂直方向上的骨架都是最基本的几何图形:方、圆、八角等。这种规则的骨架结构,使得无论在其上施以多么繁复的雕刻、绘饰、或是贴金,藻井的整体均能保持繁而不乱,始终有一种节奏感和韵律感。

藻井的工艺非常复杂,利用榫卯、斗拱堆叠而成的。各种梁檩穿插结构形成藻井,被认为是中华木造建筑一项繁什的装饰技术。

12

上篇:

下篇:

地址:兰州市安宁区连城铝业大厦16楼   网址:www.xadmhy.com;   邮编:730030

© 2014-2023TGVISION. All Right Reserved. 陇ICP备15000073号 版权所有 澳门十大娱乐网站平台(中国)百科全书 设计制作 宏点网络 icon甘公网安备 62292302000106号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