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x35px;
1600x235px;

“大拆大整”中一批优秀老建筑、老门台该往何处去?

来源:中国文物网 作者:中国文物网 更新于:2018-3-7 阅读:

  钟秀园内,一批老建筑已陆续在此“安家”。

  途经龙湾区瑶溪街道龙永路,市民会发现,温州市委党校东边的绿地公园里有施工队正在作业,原来,龙湾区城中村改造中被拆除的部分老门台,要被集中迁移安置在此,打造“龙湾门台公园”。而同在龙湾区瑶溪街道,位于瑶溪村蜈蚣山南麓的明代罗峰书院(贞义书院,由张璁建于正德十三年)遗址——钟秀园内,2016年拆迁的一批清代、民国民居已动工迁入,不久后,将在园内形成一道古建筑群落人文景观。

  龙湾区在我市城中村改造中,率先提出并实践了对文物和历史建筑采取“就地保护、迁移保护、拆取构件保护”等分类处置方式,最大限度保全了区域内历史建筑等“老古董”。在去年6月的全市文物安全会议上,龙湾区作了典型发言,去年12月,浙江省文物局主办的期刊《浙江文物》刊登《温州龙湾区构建古建保护利用新模式》,对此做法予以肯定。这种做法,为本将在铲车轰鸣声中消失的优秀历史建筑找到了“最佳去处”,为更多没能挂上文保“免死金牌”,却有一定价值的历史建筑提供了可参考的保护方式,更为现代都市人保留了一隅乡愁怀旧之所。


  “活化”保护,构建古建保护利用新模式

  龙湾版图上,白楼下、底岭下、新联、联谊……都是有着数百年历史的古村落,都遗留着历史文化沉淀丰富的老建筑。这些旧时永嘉场“大户人家”建造的“大建筑”,带有明显浙南建筑风格,体现千年永强耕读文化与丰厚民俗风情,是城市乡愁的一部分。

  2016年上半年,龙湾区文物部门展开专项调查,历经3个月的摸排复查,查明纳入城中村改造范围内的新联村、江前村、黄石村、三郎桥等38个行政村的历史文化风貌和“三普文物”现状,为区域内10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文物保护点、31处“三普”文物登录点和74处信息点一一采集影像、绘制方位图、建档保存,为每一处登录点和信息点钉上“身份证”,贴上了“保护牌”。

  走进永中街道联谊村,发现村居已基本腾空,大量老宅已被拆毁,少数保留下来的民居如今也已人去楼空。行至后郑路83号,一座有着硬山顶屋面、人字形两斜坡铺瓦的古朴建筑映入眼帘。据龙湾区文物部门相关负责人张益欣介绍,该民居由前后屋组成,前屋为清建筑,后屋为进深七柱十三檀五开间木构,东山墙由石块垒砌,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修理,郑氏一门三代都在寺前街经营渔网,勤俭起家,“学大寨、赶昔阳”的木窗联颇有时代特征性,全屋保存基本完好,将被“就地保护”。

1234

上篇:

下篇:

地址:兰州市安宁区连城铝业大厦16楼   网址:www.xadmhy.com;   邮编:730030

© 2014-2023TGVISION. All Right Reserved. 陇ICP备15000073号 版权所有 澳门十大娱乐网站平台(中国)百科全书 设计制作 宏点网络 icon甘公网安备 62292302000106号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