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x35px;
1600x235px;

“文物修复”岂能随心所欲

来源:中国文物网 作者:佚名 更新于:2017-1-5 阅读:

  拍摄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的导演陈黛曦在拍摄任务完成后,竟如此感慨:“我甚至觉得这份工作(指修复文物)有几分像藏传佛教的坛城,万般绚烂,不过一掬细沙,它存在的终极目的,是为了抹去。”正因为故宫工匠们凭了爱心、责任、智慧、匠心,终令诸如国宝级文物——隋代《游春图》在问世至今的1400年间,虽经多次修复却丝毫不露修复痕迹,以至我们很难想象它经历过多少战乱、天灾和人祸,却奇迹般地保存了下来。这实在是对文物修复工作的生动诠释。

  在世界各地,一些珍贵文物,因为自然的、人为的原因,这些文物正渐渐失去当初的风采。恢复昔日的光芒,自依赖于先进修复技术。或许,在一些国家和地区暂时还未能掌握世界一流的先进修复技术;或许,因为投入的问题,它们还暂时无法对所有的文物实行修复。但这绝不能作为大家可以随心所欲加以修复的理由。必须谨记,当人类不具备足够的智慧保护文物时,决不以看起来似乎是在保护,而实际上很可能是在破坏文物的方法保护文物。要相信后人肯定比我们智慧,他们肯定会拥有更好的保护文物的技术。

  想起了宁波古刹保国寺的保护工作,其成败得失就很耐人寻味。保国寺,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中国的古建筑研究专家眼中,其地位和价值不亚于故宫。但由于历经千年的沧桑,保国寺同样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残损。在所有维护工作中,有的效果比较好,有的效果并不如专家们所预测的,毕竟在一座有千年历史的古建筑上“修修补补”、“敲敲打打”是极具风险的事。而况,修补上去的是新材料新工艺,长久下来,古建筑终有一天也会变成“新建筑”。因此,为运用科技保护文物的理念,使文物保护监测科技含量不断提高,从2007年4月起,保国寺古建筑博物馆委托河南大学计算机中心开发了“保国寺文物建筑科技保护信息系统”软件,购置安装了数据库服务器、数据处理工作站、数据查询工作站、数据查询与展示触摸屏以及配套的不间断电源、照明和视频播放设备等。这套系统能采集到非常丰富的文物建筑信息,包括温度、湿度、风向、风速、地表水、地下水;地震、地基沉降与位移、振动;木材种类、纹理方向、强度;霉变、虫蛀、腐烂、糟朽;开裂、折断、坍缩;结构静力的采集、建模、计算;沉降、倾斜等等。多年的观测,虽不能直接解决保护的问题,但这份精确“病历”,自给他们敲响了警钟,而且为今后“动手术”作了很好的资料准备。这就是智慧的表现,这为今后更加全面地研究、科学地决策、谨慎地处理文物建筑,全力提高保护修缮的预见性,降低破坏文物原状所携带历史信息的可能性,提供了现实基础和有效条件。

123

上篇:

下篇:

地址:兰州市安宁区连城铝业大厦16楼   网址:www.xadmhy.com;   邮编:730030

© 2014-2023TGVISION. All Right Reserved. 陇ICP备15000073号 版权所有 澳门十大娱乐网站平台(中国)百科全书 设计制作 宏点网络 icon甘公网安备 62292302000106号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