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x35px;
1600x235px;

从社会流动看宋代社会的自我调节与活力

来源:中国文物网 作者:中国文物网 更新于:2017-1-5 阅读:


  如今人们常说:“富不过三代。”其实,宋时已有此一说:“此今之富民,鲜有三世之久者。”(吕皓:《上邱宪宗卿书》)苏洵曾感叹:“富者之子孙或不能保其地,以复于贫。”(《田制》)商人比田主风险更大,“有朝为富商,暮为乞丐者”(《朱子语类》卷130)。达官显宦同样难免,如名将郭进在其新居落成之日,当着众多宾客,指着儿子说:“此卖宅者。”郭进死后,新居“果为他人所有”(《梦溪笔谈》卷9)。至于由贫而富的实例,在洪迈《夷坚志》中就有不少。对于经济上的社会流动,宋人概括道:“富儿更替做”(《袁氏世范》卷下);“贫富久必易位”(黄震:《黄氏日钞》卷78)。当时还出现了不少此类谚语:“白屋多起家,膏粱易偷惰”(何坦:《西畴老人常言》);“若还懒惰必饥寒,莫到饥寒方怨命”(罗大经:《鹤林玉露》卷5)。与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相适应,人们格外重视教育后代:“人生至要,无如教子”(刘清之:《戒子通录》卷6),以此来防止家道衰败。

  其三,职业上:“士多出于商”。在我国古代,人们的身份被固化为四大类别——士农工商。士列四民之首,商居四民之末,等级差别明显,高低贵贱分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贵者始富,贱者不富”(王应麟:《困学纪闻》卷2)的旧格局被打破,出现了“贫富贵贱,离而为四”(《黄氏日钞》卷5)的新趋势。四民由四种不同的身份逐渐演变为四种不同的职业,且有相互转化的可能。范仲淹《四民诗》便将四民一视同仁,并为商人鸣不平:“转货赖斯民。远近日中合,有无天下均。上以利吾国,下以藩吾身。”“吾商则何罪,君子耻为邻。”清人沈??说:“古者,四民分;后世,四民不分。”(《落帆楼文集》卷24)在他看来,所谓“后世”恰恰始于宋代。

  随着商人地位的提高,宋代士商相混。苏辙渲染道:“凡今农工商贾之家,未有不舍其旧而为士者也”。(《上皇帝书》)沈??说得更直白:“天下之士多出于商。”由于某些贱商旧规被突破,商人之子摇身一变而为士,再变而为官者大有人在。宋仁宗时出任都转运使的郑骧、宋神宗时官拜参知政事的冯京就是两个突出的实例。宋人说:“钱如蜜,一滴也甜”(惠洪:《冷斋夜话》卷8)。在金钱的诱惑下,官吏经商成风,甚至一身二任。亦官亦商者,如大将张俊,他既是枢密使,又是临安大酒店太平楼主,还经营海外贸易;亦商亦官者,如茶商马季良,他家本为茶商,因附凤攀龙,官至兵部郎中、龙图阁直学士等。

  最后应当指出,社会流动与社会控制是社会自我调节的两翼,社会流动绝非越大越好。尤其是经济上的向下流动,一旦规模过大,贫困户猛增,暴发户飙升,势必造成社会动荡。宋代多数时间全国范围内的社会流动尚属适度。这正是宋代既富有活力,又不曾发生全国规模的民众反抗事件的一个重要原因。当然,宋代的社会流动是有限的,有学者称之为“单线社会流动”(李弘祺:《宋代教育散论》),贫者贱者上升的概率不大,远远不足以填平贫富贵贱分化、阶级阶层分野的鸿沟。
123

上篇:

下篇:

地址:兰州市安宁区连城铝业大厦16楼   网址:www.xadmhy.com;   邮编:730030

© 2014-2023TGVISION. All Right Reserved. 陇ICP备15000073号 版权所有 澳门十大娱乐网站平台(中国)百科全书 设计制作 宏点网络 icon甘公网安备 62292302000106号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