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x35px;
1600x235px;

宋代:一个“生于忧患 长于忧患”的朝代

来源:中国文物网 作者:中国文物网 更新于:2017-1-5 阅读:

  一方面承负沉重的外部压力,一方面鉴于五代时期内部变乱频仍、政权倏忽更迭的教训,“稳定至上”始终是赵宋王朝内政措置的目标。宋廷致力于分权基础上的集权,尝试于多途多层信息渠道的建设,着意于各项制度的细密化,其统治所达到的纵深严密程度,是前朝难以比拟的。此后,中国历史上再没有出现过严重的地方分裂割据局面。

  唐代后期河朔地区对于中央政府的疏离以及藩镇的跋扈,某种程度上是与“河朔胡化”联系在一起的。历经五代之后,进入中原的沙陀等“胡”族背景逐渐淡化。时移世变,原本导致国家内部切肤之痛的“胡汉之分”,转化为区隔内外的“华夷之辨”。这一时期中,契丹民族建立的辽、党项民族建立的夏、女真民族建立的金,以及蒙古民族建立的元,对中华文明的发展史影响重大。持续的边境冲突和民族征服战争使得内地农业文明遭受了沉重挫折,但与此同时,各民族政权又在推动边疆地带发展、活跃亚欧经济文化交流等方面起到了中原王朝难以取代的积极作用。

  外部压力当前,宋代的军力不振,一直被人诟病:“一个以军人为首脑而组成的国家,自始注重国防,偏在军事上的作为,不及其他任何主要的朝代。”(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笼统批评宋代“重文轻武”,恐怕并未洞察其中原因。殿前司统帅出身的赵匡胤了解军事、熟知部队管理;周边政权环伺下的宋廷,亦明白“今日之势,国依兵而立”(张方平:《乐全集·论京师军储事》);而恰恰因为如此,时时以五代动乱为戒的宋廷,更难以放松对于禁军的警惕。以文制武的制度格局、种种限制多方猜忌,事实上并非由于“轻武”;而在这样的国家政策导向下,社会上则有重文轻武的观念流行。

  帝制国家都是专制王朝,君权处于政治秩序体系的顶端。这一基本特质,决定了赵宋王朝不可能有真正的政治民主,不会有实质意义上的“三权分立”,也说不上是“知识分子的黄金时代”。北宋时期的乌台诗案、车盖亭诗案、元?党籍,南宋时期的岳飞冤狱、庆元党禁,都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常被津津乐道的“开放”“清明”,并非两宋三百年间的常态。尽管如此,我们仍然不应该停留在“天下乌鸦一般黑”的认识层面,集权专制的方式与苛迫的程度,历朝历代确实有所区别。相对而言,“宋代朝政称得上是中国历代王朝中最开明的”(虞云国:《细说宋朝·先说个大势》)。

  宋代的“祖宗之法”强调防微杜渐,“立纪纲”与“召和气”是其施政理念的两轴。欧阳修曾经说:“道德仁义,所以为治;而法制纲纪,亦所以维持之也。”所谓“纲纪”,是指制度规矩;“道德仁义”则是为感召朝野“和气”。吕中也在《皇朝大事记讲义·治体论》中说,“(我朝)仁意常浑然于纪纲整肃之中,而纪纲常粲然于仁意流行之地”。

123

上篇:

下篇:

地址:兰州市安宁区连城铝业大厦16楼   网址:www.xadmhy.com;   邮编:730030

© 2014-2023TGVISION. All Right Reserved. 陇ICP备15000073号 版权所有 澳门十大娱乐网站平台(中国)百科全书 设计制作 宏点网络 icon甘公网安备 62292302000106号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