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x35px;
1600x235px;

古村老手艺,为全国古建添“色彩”

来源:百家号 作者:中国青年报社 更新于:2021-9-2 阅读:

瓦片、宝顶、大吻、屋脊走兽、沟头滴水……阳光明媚的日子里,覆盖在古建屋顶的琉璃瓦件光彩夺目。作为明朝专供孔府孔庙修缮的圣府窑厂,曲阜大庄琉璃瓦厂历经600余年薪火传承。如今的鲁城街道大庄社区在原琉璃瓦厂小规模生产的基础上,通过技术革新、产业化经营,已实现年产值5000万元。昔日官府专用的琉璃瓦,正从窑火和泥土中转身,通过“非遗+设计”的模式飞入百姓家。

“琉璃三雄”之一

传承600多年不衰

鲁城街道大庄社区位于曲阜城西,村域面积0.24平方公里、辖区人口1500余人,就是这样一座不起眼的村庄,却关乎着全国各地古建屋顶的“色彩”。

形似半面竹子的黄色琉璃筒瓦整齐地码放在大庄琉璃瓦厂的院内,在阳光下发出耀眼的金色,每一块瓦的背面都刻有阴文标记“大庄”和“御圣公”。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大庄琉璃瓦厂,其前身是由明武宗为朱氏窑户特赐的“裕盛公窑场”演变而来。在历史上,无论是供奉孔子塑像的孔庙大成殿,还是孔子嫡系后裔生活的孔府,每一次修缮所需的琉璃瓦均出自这里。

8月24日,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走进琉璃瓦厂的手工捏作车间时,73岁的古建琉璃泥塑工刘洪江正坐在一方小凳子上,用笔刀描摹着轮廓,经过黏土塑型后的“垂兽”栩栩如生。“现在古建筑维修和仿古建筑需要越来越多的瓦当,虽然有先进的设备与技术提高生产效率,但在制作吻兽等关键产品时,纯手工的工艺仍是不二选择。”

刘洪江是土生土长的大庄村人,自20岁进入大庄琉璃瓦厂工作,至今已有50余年。他对琉璃烧制的历史颇有研究,说起琉璃就好像在说家谱。大庄村因琉璃光环,在独特的文化资源和历史机遇之下,形成琉璃烧造产业链,一直是村里集体经济的主体。“新中国成立后,‘裕盛公窑场’遂改为曲阜大庄琉璃瓦厂,三分之二的村民都在瓦厂工作,靠此手艺养家。从那时起,大庄与北京的门头沟、山西的河津并称为中国‘琉璃三雄’。”刘洪江自豪地说。

开启重生之路

由瓦当走向古建

上世纪60年代,大庄村世代传承的琉璃烧制技艺遭遇生死攸关的困境。琉璃瓦生产一度中断,直到改革开放以后,琉璃瓦技艺的恢复才成为可能。

“从小就在琉璃瓦厂长大,不能让这门手艺在我们这代人的手里断送。”怀着这样的责任感,鲁城街道大庄社区党总支书记王树宝从老一辈人的手中接过琉璃瓦厂,开启重生之路。

“目前,瓦厂每年平均生产琉璃瓦约5000万件,年产值近5000万元,带动周边劳动力就业200余人,是上世纪70年代的四五十倍,产品种类也从传统的片瓦、筒瓦和吻兽(中国古代建筑屋脊正脊两端的一种饰物)等扩展到‘客户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王树宝说,如今,产品不但销往国内多个省市和地区,还远销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家。2014年,曲阜琉璃瓦制作技艺成功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123

上篇:

下篇:

地址:兰州市安宁区连城铝业大厦16楼   网址:www.xadmhy.com;   邮编:730030

© 2014-2023TGVISION. All Right Reserved. 陇ICP备15000073号 版权所有 澳门十大娱乐网站平台(中国)百科全书 设计制作 宏点网络 icon甘公网安备 62292302000106号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