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x35px;
1600x235px;

古代祠堂的建筑格局,都有何讲究?

来源:古建家园 作者:古建家园 更新于:2020-2-13 阅读:

祠堂又称宗祠、祠室、家庙,是宗族组织祭祀祖先或先贤并进行相关公共活动的场所。它也是一个家族精神的载体,是家族文化传承的体现,使族人具有更深切的归属感。

古代祠堂的历史发展

“祠堂”这个名称最早出现于汉代,祠堂初始基本功能是祭祀祖先,通过对祖先的祭祀,以同姓血亲关系的延续为纽带,把全体家族成员联系起来,起着维系、团结家族的作用,形成宗族内部的凝聚力和亲和力。

古代祠堂

从宋朝开始,族居之风日盛,大大小小的村落成为中国传统社会宗族繁衍的重要载体。明朝初期,由于人口不多,宗族一般都是先置祠于宅中祭祀祖先。随着族丁的繁衍,便开始专门建起宗祠乃至支祠。明嘉靖十五年,朝廷允许民间联宗立庙。从此,江淮和全国其他地区一样先后兴起建立祠堂的热潮。

到了清代,统治者更是提倡庶民兴建宗祠家塾,民间建祠之风这才大盛起来,那些望族以兴修祠堂为荣耀。这一时期的家塾祠堂庙宇,达到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其中有的将家庙和家塾、宗祠与书院融为一体,这多数源于财力物力丰富之因素。

古代宗祠的建筑格局

祠堂是一个家族权势的象征,神龛和牌位、烛台和高堂以及雕刻有龙、凤的高台,给人一直是庄严、肃穆的感观,让人心生敬畏之心。正是如此,族人在祠堂选址、布局上显得格外讲究。宗祠一般坐落在村落中风水最好的位置。

一般,祠堂都建设在村庄里风水最好的地方,由于家族兴旺与财力的差异,祠堂的建筑规模大小不一,主要有一进单院式、两进一院式、三进两院式、三进三院式等几种形式,家族的实力决定了祠堂的规模。由于世代沿袭,建筑祠堂的形制、装饰厅堂的风格、祭祖程序的模式等综合形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文化遗产。

古代祠堂

据查阅史料显示,民间祠堂主要以三进两院式居多,建筑格局一般都采取中轴对称的形式。享堂、寝堂具有不同的活动范围,寝堂是祠堂中最庄严之地,寝堂主要用于供奉先贤牌位和族人祭祀之地,入住牌位之时,需要举行隆重的“进主”仪式;而享堂一般主要用于宗族之间重大事宜的商讨。

祠堂”之名即来源于整体建筑的“祠”和主体建筑“堂”的合称,每座祠堂一般都会以宗族姓氏命为祠名,祠中的主体建筑享堂也会有堂名;另外,祠堂还有祠联、堂联、门联等,将姓氏的发源地或先贤的官位等信息以对联的形式表现出来,以达到怀念祖先、不忘本的目的。

祠堂中的主祭由宗子负责,宗子是家族中的嫡长子,权力最大;宗祠事务的管理全由宗长负责,权力较宗子次之;此外,还有宗正、宗直等职责,管理着宗族的祭祀礼仪,使族员间达成和谐关系,维持家族的兴盛与可持续发展。

12

上篇:

下篇:

地址:兰州市安宁区连城铝业大厦16楼   网址:www.xadmhy.com;   邮编:730030

© 2014-2023TGVISION. All Right Reserved. 陇ICP备15000073号 版权所有 澳门十大娱乐网站平台(中国)百科全书 设计制作 宏点网络 icon甘公网安备 62292302000106号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