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x35px;
1600x235px;

故宫从事古建修缮技艺的匠人

来源:永乐古建 作者:永乐古建 更新于:2018-3-7 阅读:

实际上,新与旧也是一个变化的过程,有些东西只能在非常具体的操作中把握。“比如现在贴上去的金箔,一定是金碧辉煌的,但几年之后,它便显得旧了。”再比如故宫所有木构件之外都裹了一层“地伥”,即用糊布、砖灰、麻等等制成的类似于“腻子”的保护层,用以防虫、防腐。“一旦地伥龟裂,我们就要重新制作,外面还要涂一层光油。修完之后,看上去一定是崭新的。但10年以后,我们就又要开始维修了。”李永革说。

技艺传承需要工程淬炼

故宫的3次大规模修缮,与4代工匠传承的线索相伴相生。再往前追溯,在这条线索最前端站立的,是明永乐年间10万工匠。

据晋宏逵介绍,明代紫禁城始建之时,工匠是世袭制的。几乎每个人都需要在一年中的固定时间为皇家服务。到了清代,雇佣制施行,各类建筑营造的大工场便应运而生。如今,故宫的修缮力量由两支队伍构成:其中之一是李永革所负责的、故宫自己的队伍;另一支则是通过招标找到的具有一定资质的建筑公司。此前,故宫方面不止一位领导指出:工程招投标制度产生的一些问题对修缮质量有了负面影响。“应该说,招投标本身是合理的。但具体到故宫购买服务的时候,建筑市场上还没有完全合乎古建修缮特殊要求的标准体系。”晋宏逵说。现在,修缮技艺部有100多位员工,其中还包括管材料、搞研究的人员,能够直接从事维修工作的师傅只占一半稍多。

然而,没有大型工程的淬炼,传承便可能沦为空谈。“传承本身需要工程。这工程也必须是成规模、有一定复杂程度的。”晋宏逵认为,建筑修缮技艺的传承是有其特殊规律的。“不像画画,老师带徒弟,在哪儿都能教。传统技艺就不行,没有工程,师傅没有办法带徒弟。”而之所以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的工艺传承超过现在,其中一个原因是:存世古建筑多,建筑队伍也多。但现在,工匠的机会却越来越少了。

这门传统技艺在当下面临的困境还有部分缘于生产关系的变迁。解放以后,公私合营,原来的营造工场成了几家大型国企。“比如北京的房修二公司就在传承传统技艺上做得很好。现在工匠阅读的关于木工、瓦工、彩画工的书籍都是房修二公司老师傅培养的徒弟写的。”当时的公司为了自己的技术水准会培养很多年轻工匠。但现在,公司往往临时招募工人,不再愿意培养年轻人了。

现在,故宫方面也在迂回努力着。据李永革透露:明年,故宫方面对养心殿的修复或许有望作为一项科学研究项目而非常规修缮项目展开。这样便能规避招投标带来的一些掣肘。在李永革看来,养心殿的修缮是培训工匠的好机会。

1234

上篇:

下篇:

地址:兰州市安宁区连城铝业大厦16楼   网址:www.xadmhy.com;   邮编:730030

© 2014-2023TGVISION. All Right Reserved. 陇ICP备15000073号 版权所有 澳门十大娱乐网站平台(中国)百科全书 设计制作 宏点网络 icon甘公网安备 62292302000106号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