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x35px;
1600x235px;

看文物医生妙手修复历史

来源:中国文物网 作者:中国文物网 更新于:2018-1-31 阅读:

其实,文物修复师修复瓷器时戴口罩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阻隔所用化学物品散发的气味。比如,清洗过程中会用药水,这个味道很刺鼻,而在最后给补好的瓷器上釉和画画时,那不仅是对技艺的考验,更是对身体的考验。在工作人员案头,都摆着一个防毒面具,这是他们必须有的装备。韩海宏告诉记者,“经过填补的瓷器,是没有办法重新去烧制的,所以那种釉彩的感觉,是要用化学材料配比出来一种仿釉材料,然后用气泵喷在修复面上,这个过程也比较痛苦,即便是戴上防毒面具,你还是会觉得辣眼睛、刺鼻子。”

经过清洗、加固、打磨、上釉等数个步骤后,最难的就是画画了。因为文物修复师既要把瓷器上缺失的画面补全,还要使其色泽与瓷器本体完全一致。说到这里,不知道你看过《国家宝藏》中讲述《千里江山图》的那集吗?当时古人为了画一幅画,用的都是矿物质颜料,是各种矿物质研磨成粉后,经过处理之后做成的颜料。同样,古瓷器上用的颜料,也是矿物质颜料,除了配色等问题,修复师还要有全面的绘画技能,一定要把瓷器恢复成最原始的状态。瓷器补上不难,难的是把修补的痕迹藏起来,有时候为了弥补瓷片上那一个细若发丝的裂纹痕迹,不少修复师会用毛笔涂抹的方式进行上釉,一涂,就是一万次……

修复,最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

别以为文物修复这事是近代的产物,其实早在新石器时代,古人就有了修复这门技艺。当然,不会像现在如此完美,但也颇具趣味。

早年间,考古工作者就在河姆渡、甘肃等新石器时代遗址里发现了古人修复陶器的“秘密”:那就是先在陶器上钻孔,然后用绳子把破碎的部分绑起来。这门“捆绑”的技艺,一直延续到明清时期呢。在修复室内,有一个碎成两半的清代时期的“过龙盘”,记者发现在这个盘子的背部就有钻孔的痕迹。这就是当时流行的锯钉修复法,在瓷器上打眼后嵌入铜钉,起到了加固瓷盘的作品。同时为了让瓷盘不漏水,清代的修复师还会用鸡蛋清配石灰,涂抹在盘子缝隙处,你或许都想不到,那会儿的胶是用大蒜汁调制的。

新时代下,随着修复技艺的不断提升,这件早在清代时期就修复过的“过龙盘”也几经坎坷,最终成为文物修复师手下的“病人”,但通过现代文物“医生”的修复,它能延年益寿。工作人员说:“现在的文物修复都是可逆的,也就是说你现在修好这件东西了,过了十年之后,修复技术、材料技术又提升了,你还可以把这件东西清洗干净后再重新修。也算是给后人留一条路子。”

希望为文博单位培养修复人才

是不是觉得文物修复工作很好玩?要知道,这是一门苦差事。同样是生活在机器工业时代,但是文物修复师却还是师傅带徒弟,秉承着流传了上千年的手艺,跟时间赛跑,跟完美较劲。据统计,中国文物系统3000多万件馆藏文物中,半数存在不同程度的破损,而全国的文物修复师仅有2000多名,在山西专业从事文物修复的文博工作者也为数不多。有人就曾说过,文物修复师比文物还稀缺,而如果就这些人,去把国内现阶段破损的文物都修补好,大概需要1000年。“我们希望,能为省内的文博单位培养修复人才,为社会各界文物爱好者提供一个规范的学习平台。”省民俗博物馆馆长宁建英说,这是民俗文物修复中心创办的初衷。希望,这里,能是文物修复师的摇篮,更是沃土。

123

上篇:

下篇:

地址:兰州市安宁区连城铝业大厦16楼   网址:www.xadmhy.com;   邮编:730030

© 2014-2023TGVISION. All Right Reserved. 陇ICP备15000073号 版权所有 澳门十大娱乐网站平台(中国)百科全书 设计制作 宏点网络 icon甘公网安备 62292302000106号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