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x35px;
1600x235px;

崖山海战遗址保护开发 打造“华夏千古忠义之地”

来源:中国文物网 作者:佚名 更新于:2017-5-31 阅读:

  “北有兵马俑,南有古战场。”

  公元1279年3月19日发生于新会的崖山海战,是宋、元覆灭与兴起的交叉点,是中国历史上“四大海战”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军事价值和旅游价值。

  700多年后的今天,“待字闺中”的崖山海战文化一个新的发展机遇。

  就在上周举行的崖山海战遗址旅游开发定位问策会上,国内12名知名学者专家群策群力,共同形成了《崖山共识》。这些“干货满满”的共识,既是肯定了崖山海战的历史意义,也是吹响了新会打造崖山海战文化的号角。

  正如新会区委书记、区长文彦所言,“此次问策会不仅是新会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活起来’、‘留住历史根脉’重要指示精神,也是响应国家‘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及广东文化强省等战略的重要举措”。

  可以期待的是,新会区以“崖山”之牌打造“华夏千古忠义之地”,沉寂了700多年的崖山海战文化将再次回归到舆论热点之中,崖山海战遗址的保护与开发也有望迎来“蝶变”。

  保护开发

  崖山海战遗址需要真正“活”起来

  今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要求,“充分利用重大历史事件、历史遗迹等,展示爱国主义的深刻内涵,培育爱国主义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发生在700多年前的那场激烈的崖山海战,以其蕴含着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气而彪炳中华史册。

  “崖山海战是‘宋朝灿烂文化的沉淀地,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具有世界的唯一性、文化的传承性、教育的深远性和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的独特性,是新会乃至江门深厚文化底蕴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问策会上,江门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周惠红指出,崖山海战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非常重大的影响力,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军事、旅游价值。崖山海战遗址保护开发有基础、有条件、有特色,可以说是大有可为。

  周惠红表示,举办问策会,就是想通过这些平台为新会文化旅游吸纳更多智慧力量,从而帮助政府一起把崖山海战遗址打造成一个精品景点,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如何真正让遗址和文化遗产“活”起来,是新会区委区政府需要谋篇布局的一项重要工作。新会区委书记、区长文彦指出,崖山海战遗址保护利用,要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更要让历史为现实所用,古为今用。

  在文彦看来,问策会的举行,将推动全社会共同关注这段历史及其承载的精神内涵;同时,借助专家的智慧,把崖山海战遗址放在全国的旅游发展格局中找准位置,对崖山海战遗址和文化遗产进行科学到位的保护开发、精准主动的策划营销,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为使命,擦亮“华夏千古忠义之地”这张新会独有的亮丽名片。

  崖山精神

  打造“华夏千古忠义之地”是未来方向

  “崖山海战最大的精神价值在于可歌可泣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这种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华夏子孙有责任有义务将崖山海战的忠义精神传之后世……”

  这是5月20日新会区崖山海战遗址旅游开发问策会上所达成的《崖山共识》,崖山海战所体现的宝贵精神价值被一再强调,这是崖山海战遗址留给后人最大的财富,可谓千古流芳。

  事实上,早在1958年周恩来总理视察新会工作期间,就曾专门考察了崖门古迹。听完当地干部讲述流传的南宋灭亡逸事,他动情地说:“崖门这个地方的历史古迹,还是有意义的。宋朝虽然灭亡了,但当时许多人还是坚持了我们的民族气节。”

  问策会上,各位知名专家学者也许专业不同,但都不约而同地多次提及“华夏千古忠义之地”这一概念,打造爱国主义示范基地、打造崖山忠义文化旅游区、首推“崖山精神”等。专家学者们直言,“崖山精神”值得深入挖掘,这是崖山海战遗址旅游开发的一个重要方向。那么为何说崖山海战遗址是“华夏千古忠义之地”?

  以往,提及崖山海战遗址,人们首先想到的也许是宋元那一场惨烈的战争,以及宋朝最终覆灭的悲剧。但必须认识到的是,崖山海战的意义,绝对不仅仅是王朝更迭的历史节点,更令人震撼的是,君、臣、兵、民皆以身殉国的惨烈决绝。这悲壮一幕背后所包涵的民族大义、孤忠大节、爱国之心,正是今时今日华夏子孙需要传承和弘扬的,历经岁月磨练而不衰,千古流芳。

  “崖山海战遗址是凝固中国人记忆的重要情感空间,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等中华英烈的事迹对今天的国人具有强大的精神启迪,也是密切内地与港澳台、国内外血肉联系的精神纽带。”文彦在问策会上如是说。

  “今天我们讲民族复兴,除物质复兴外,更重要的是民族精神复兴。”国家旅游局人教司原司长肖潜辉表示,崖山海战遗址的历史价值在于南宋军民的精气神,内涵是爱国精神与民族气节,这种精气神是当时中华民族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的一个巅峰表现,崖山是朝代倒下、丰碑树立的地方。

  寻求突破

  考古是崖山海战遗址旅游开发突破口

  “目前崖山海战物证较少,需加大考古发掘(包括水下考古)力度,必须加大力度支持科研机构、高校等开展崖山海战历史文化研究……”在《崖山共识》里,有这样一段话,它直指崖门海战考古工作一直未有突破性发展这一短板。

  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章百家提出,崖山海战遗址旅游开发还存在硬件支撑不够的问题,只有硬件支撑和软实力相互配合,才能有效支持后续发展工作,考古仍是崖山海战遗址旅游开发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奇石、慈元庙、杨太后陵等众多史迹和许多民族英雄的悲壮故事令每位新会人津津乐道,当然,当年的大海战也为后世留下了一个谜团:在崖门一带水底下极有可能蕴藏大量文物,甚至可能包括宋帝的御舟。崖山海战遗址考古一度成为世人的焦点,引起文物部门和史学界极大的关注。

  自1991年开始,新会区当地政府和各级文物部门对崖山海战遗址进行了多次考古调查,迄今已有20多年,但就成果而言,宋元沉船仍是个谜,暂未有突破性发展。到底这20多年间,新会区的考古工作是如何开展的?1991年12月,由中国历史博物馆水下考古研究室与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和中科院广州地质新技术研究所采用“旁侧声纳浅地层剖面仪”对崖门水域进行了综合考察,发现水下疑点19处,明显的有4处,其中确定一处为沉船。1994年,新会组织了宋元沉船探测小组,当年12月聘请有资质地质工程公司负责探测,采用数字化探地雷达对古井官冲村一带进行探测,将银洲湖水道两岸三阶地貌测绘成图。1995年8月,“探测崖门宋元沉船研讨会”在北京举行,决定向国家申报立项。在各方努力下,崖门宋元沉船的探测工作列入了中国水下考古“九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是广东沿海考古的重要项目。1999年5月,国家文物局“西沙水下考古总结会”在新会召开,崖门古战场水下考古再次引起热议;同年12月,国家水下考古队、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同新会博物馆组成考古调查队,同时开展水下考古和田野考古,考古队在古井官冲村一块传说有沉船的菜田中挖掘出多块疑似船板的木板。2002年,国家文物部门对新会西南部的劳龙虎道治理工程沿线航道进行了水下考古调查,最后潜水员在虎坑口入银洲湖的缓流区发现有3条沉船,但沉船的年代尚难以确定。2004—2005年,新会还组织了航道考古,多有线索,但水下遗址、遗物的谜题仍未解开。

  为什么崖山海战遗址考古难有进展?新会区博物馆副馆长林文斌参与了多次考古行动,他表示,要调查、探测以求发现、确定沉船或相关遗址,本来就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关于崖山海战遗址的线索就目前来说,主要来源还是史志上的字眼以及附近村民的口述故事。试想一下,要在茫茫大海中发现史志记载的、掩埋泥沙中的沉船谈何容易?而且,无论是水下考古还是陆地考古,资金、人员、技术、装备等各方面都需要很大的投入,缺乏有效线索的崖山海战遗址考古在立项方面就面临困难。

  “虽然考古之路不平坦,但我们从没放弃,也不会丧失信心,一直坚持推进相关工作。我们清楚,调查更多有考古价值的线索,打好基础工作是当务之急。今年4月开始,新会区博物馆根据以往调查材料,继续立足官冲,扩大范围,更全面、更细致开展考古线索复查、排查、整理工作,目前相关报告正在形成中。计划报告出炉后,将邀请省专家前来研讨,筛选有效线索,促进崖山海战遗址考古立项工作。”林文斌告诉记者。

  【相关链接】

  崖山、崖门、崖海

  历史溯源

  很多人都知道有崖西、崖南,但很少人知道还有“崖东”,更少人知道这几个“崖”的地名源自于历史上的“崖山”,并由此而派生。

  崖山原作“??山”。北宋著名全国地理总志《太平寰宇记》已有条目:“在县南八十里,临大海,出龙眼子、木威(注:即乌榄)、橄榄之树。”《宋会要》作“??门山”,??山应是“??门山”的缩略。它在今古井镇、沙堆镇所在位置,宋代为海中孤岛——“??山岛”。宋朝在此设有??门山巡检寨,俗称“??山寨”。宋元更迭之际,这里曾发生举世闻名的宋元崖门海战,史称“??山之战”。明代有《??山志》。??山岛之西是宽阔的“??海”,后逐渐淤积收窄,今为银洲湖的主体河段。银洲湖出海口处较窄,因有??山与汤瓶咀山对峙如门,称“??门”,元代《南海志》作“??山门”。由于解放后实行文字规范化,“??”逐渐统一作“崖”,变为崖山、崖海、崖门,一定程度上丢失了这些地名的原有特色。

  崖门是珠江八大出海门之一。崖门、崖海是重要的地理标志。

  崖海的东岸为“崖东”,在古井一边,为方位名。

  崖海的西岸为“崖西”。《江门市地名志》和 1995年版《新会县志》解为“地处崖门口西面”,这是不够准确的,崖门口是出海口,西面已是崖南的地方了。崖西地区各乡村,在明、清属泷(音双)水都,1949年以前属第七区。解放后设立崖西区,方位名变为行政区域名。1958年称崖西人民公社,1983年改称崖西区,1987年区改镇。

  “崖南”则是崖西南面的意思。崖南地区各乡村,明、清属泷水都,1949年以前属第七区,解放后属崖西区。1957年从崖西划出置国营崖南机械农场,1971年12月改置崖南人民公社,片区方位名变为行政区域名。1983年改称崖南区,1985年10月被省政府批准为珠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第一批重点工业卫星镇。曾于1975年设立崖门渔业公社,辖全县各公社的渔业大队,驻地在崖南交贝石涌口。1983年改为崖门渔业区,1986年区改镇,1992年12月撤并入崖南镇。2002年1月,江门各市调整部分镇的行政区域,崖南、崖西两镇合并,称崖门镇,取名利用“崖门”地名的知名度。但也有不同看法,认为崖门之“门”是由两边构成的,单是崖海西岸就不该占用此名,以免造成方位错乱。


上篇:

下篇:

地址:兰州市安宁区连城铝业大厦16楼   网址:www.xadmhy.com;   邮编:730030

© 2014-2023TGVISION. All Right Reserved. 陇ICP备15000073号 版权所有 澳门十大娱乐网站平台(中国)百科全书 设计制作 宏点网络 icon甘公网安备 62292302000106号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