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x35px;
1600x235px;

文化遗产防灾减灾一年观

来源:中国文物网 作者:佚名 更新于:2017-1-18 阅读:


  主动防控的意识不够,大多情况下是被动防守,很少主动出击。一些灾害很难精确预计,但一些灾害的预报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已具备相当的可靠性。一般来说,准确的地震灾害较难预报,但一般的气象灾害则有较成熟的预报,如暴雨、台风,其可能产生的次生灾害也容易得到推测。那么,对于可以准确预计的和较难预报的灾害,是否应该有不同的防灾减灾的措施。地震一般是中长期预警,管理者一般都存有侥幸心理,认为只要高等级的地震不在自己任上发生,就可以得过且过。比如古建筑瑰宝应县木塔,目前仍没有采取任何的抗震措施,甚至连防灾的规划都没有。前些年曾经有过木塔抗震加固的设想,后来因为没有人响应,不了了之。这座已近千年的木结构古塔能否扛得住下一次较强的地震?木塔的抗震预防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认为该区域近期不会有较强地震,另外一个是对这类珍贵木结构古建筑的加固从理念到技术到实施的程序,都还存在空挡,即使决定要加固,也不清楚到底应该怎么做。

  对于另外一类灾害——那些可以较为准确预报的灾害,则是另外一种情况。暴雨、强降雨、洪水在当前较为完善的各行业防灾机制下,很多情报是清晰的,我们完全可以做到有效的防控。古语道:兵来将挡,水来土屯,就是中国最早和最朴实的防灾减灾理念。很遗憾的是,我们这次看到的大多数还是灾后的应对,灾前的防护明显不足。一般情况下,古建筑的高水位浸泡,屋顶渗漏,都会导致古建筑受到一定的损害,这在各类调查和研究中都有反映,因此尽量阻止大量的水长时间和大量汇集在古建筑中是大家的共识,要达到这个目的,应该说并不是很难。既可以有简单和临时的手段,也能寻找到较为复杂和长期发挥作用的方法。国际上已经有很多成熟的经验。如东南亚很多地区每年都有水患,雨季洪涝,旱季干燥。灾害即已成惯例,保护也可以成为习惯。对于遗产区域的保护,既有复杂的机械,也有简易的人工措施,应时而动,既可保护文物古迹,又不会过度改变当地的环境特色。

  近年中国多地都发生过洪涝灾害,一般城市设防都采取堵疏结合的办法,很多城市连年加高堤防,但这种方法不一定适合文物古迹的保护。我们应该研究部署与保护文物相适应的设施,在每年的灾害季节做好准备,在灾害造成损失前有所作为。

  台风的情况也一样,一般台风预报有一定的提前量,在台风季节提前做好应对准备并不难,难的是要做很多的基础研究,对于文物古迹抵抗灾害的能力进行科学的评估,制定合理适当的加固、防护措施,完全有可能将损失降低到最小。
12345

上篇:

下篇:

地址:兰州市安宁区连城铝业大厦16楼   网址:www.xadmhy.com;   邮编:730030

© 2014-2023TGVISION. All Right Reserved. 陇ICP备15000073号 版权所有 澳门十大娱乐网站平台(中国)百科全书 设计制作 宏点网络 icon甘公网安备 62292302000106号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