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x35px;
1600x235px;

文化遗产防灾减灾一年观

来源:中国文物网 作者:佚名 更新于:2017-1-16 阅读:


  文化遗产受损情况:40处县级以上文保单位受损,其中国保单位3处,遗址被淹没,奇和洞旧址、古建筑群宏林措倒塌部分建筑物,部分遭遇大水浸泡坍塌。

  鼓浪屿为拟申报的世界遗产,环境遭受毁坏,90%树木折断,岛上的传统和纪念建筑大部分受损。福建省的其他区域,有龙津桥、东关桥等廊桥被冲毁。泉州文庙门被吹掉,建筑物瓦屋面大量受损。暴雨在该地区造成的地质灾害,导致摩崖石刻多处塌方,危岩坠落。

  浙江除年中同样遭受洪水强降雨影响外,也是今年台风的受害者之一,莫兰蒂台风深入内陆,造成泰顺廊桥等三座廊桥被毁。这批文物古迹在一个半小时内,相继被洪水冲毁,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尽管暴雨、台风及导致的洪水和泥石流是上年度中国记忆深刻的自然灾害,但并不是中国遭受的所有自然灾害。由于并非所有灾害发生地的代表都参加了本次会议,加之信息沟通和采集的渠道不完整,很多相关的信息没有汇集过来。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很多文化遗产在不同的地点受到不同类型的突发或持续灾害的影响。

  二

  在突发的自然灾害面前,人们显然没有束手待毙。

  中国政府发布的“十二五”时期中国的减灾行动一文中报道,十二五期间“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均不同程度受到自然灾害影响,70%以上的城市、50%以上的人口分布在气象、地震、地质、海洋等自然灾害严重的地区。2011-2015 年,中国 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 2800 个县(市、区)不同程度遭受洪涝、干旱、风雹、地震、台风、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影响。”

  尽管我们面临的自然灾害局面依然严峻,但从国际到国内,防灾减灾已经成为各级政府的共识,人们已经不能容许灾害肆虐,通过各类行动,正在使灾害导致的损失逐步得到控制和减小。防灾减灾的机制建设,人才应对能力的不断提高,监测与预警机制的不断完善,应急资金、物资保障也越来越充足,国家先后建立了地震、水文、地质、海洋、台风、农业、森林、生态、国家突发事态等应急监测与预警机制,正在打造一个完善的灾害防护网络。

  文物古迹在过去的一年里遭受到不同的灾害,从事文物保护的机构和专业人员也在不断地和灾害进行抗争,竭尽全力保护这些人类的精神财富。通过各自的不懈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也积累了一些教训和经验。

  各地在灾害发生时或发生后大都采取了应对措施,如湖北洪水期间,保护人员采取各类围堵措施,减少洪水浸泡。福建和浙江在几次台风灾害期间努力抢救文物,保护现场。令人感动的是浙江温州泰顺的廊桥被冲垮后,沿岸群众自发寻找冲毁的建筑构件,在倒塌后的几天内几乎找回了大部分的木构件。作为地域性的标志遗产,能够得到周边公众的如此厚爱,是值得欣慰的事情。
12345

上篇:

下篇:

地址:兰州市安宁区连城铝业大厦16楼   网址:www.xadmhy.com;   邮编:730030

© 2014-2023TGVISION. All Right Reserved. 陇ICP备15000073号 版权所有 澳门十大娱乐网站平台(中国)百科全书 设计制作 宏点网络 icon甘公网安备 62292302000106号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