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x35px;
1600x235px;

电影文化遗产保护的四大路径 需固态保护+活态利用

来源:中国文物网 作者:佚名 更新于:2016-9-21 阅读:


  活态保护

  “活态保护”是兴起于本世纪初的文化遗产保护理念,它的提出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为背景。博物馆化保护是相对安静的固态保护,主要针对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保护”是相对活跃的动态保护,主要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但这只是相对的说法,其实“活态保护”适用于所有文化遗产,它强调的核心思想就是要让文化遗产获得当下的生命力,活在人们日常生活中。

  “活态保护”的体现形式主要有两大类,第一类是“生产性保护”,即通过生产、流通、销售、再生产等环节实现传承和保护。比如对织锦、刺绣、漆器等非遗项目的保护,多采用生产性保护。第二类是“生活性保护”。这一保护形式强调将文化遗产的保护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贯彻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原则,通过社区生活、休闲娱乐、文体活动、旅游度假、教育培训等形式保护,让保护变成日常生活中的自觉行为。比如广西桂林山水实景剧《印象·刘三姐》,所有演员都是当地村民,演出就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这就是对桂林山水文化遗产和山歌文化遗产的生活性保护。

  对于城市电影文化遗产,既要把活态保护作为基本原则,又要将活态保护作为基本路径。即使是博物馆化保护,也应和活态保护相结合。在注重合理承载力的前提下,电影制片厂遗址老建筑、电影名人故居、电影取景地等遗产的保护可以和旅游相结合,让旅游收入弥补保护资金的不足。电影博物馆参观展示可以和社区活动、学校教育相结合,让电影博物馆生活化。电影技艺传承可以和高校、职业学校、艺术院校专业教育相结合,让堪称绝技的某些电影技艺通过专业教育得以传宗接代。胶片电影修复可以和电影院线放映相结合,让修复资金缺口尽量缩小,让修复工作更容易获得认同,更有动力。

  数字化保护

  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即通过现代计算机技术和设备,使文化遗产信息实现数字化保存、管理和利用,使文化遗产保护空间环境实现数字化控制,使文化遗产修复实现数字化操作。数字化保护是一种高效而环保的保护途径,但其技术含量高、所需花费大、专业人才缺。

  城市电影文化遗产的保护也应积极运用数字化保护手段。应该建立城市电影文化遗产资源数据库,确定相关资源数据采集标准,积极创新数字化管理和控制体系,寻求电影遗产在新媒体上的数字化传播种种可能,探讨电影遗产虚拟数字化展示的新办法,摸索电影遗产远程数字化利用的模式,开拓传统胶片电影向数字化修复与保存的高效技术路径。

  对于胶片电影遗产,数字化保护尤为紧迫和重要。要实现胶片电影的数字化保护,前提就是做好胶片修复的工作。但在中国各地诞生的大量胶片电影,只有少数经典影片完成了数字化转换,同样印证电影发展历史的更多胶片电影还躺在仓库里等待修复。中国电影资料馆存有自1922年以来的3万多部国产电影,拷贝素材超过60万本,但一些珍贵的影片,尤其是早期影片,都发生了霉变、污染、脱色和齿孔收缩的病症。据中国电影资料馆技术部副主任左英介绍,“在电影修复行业,一个熟练的技术人员一天最多只能完成200帧的画面修复,一部90分钟的影片大约有13万帧画面,完全修复需要一个技术人员整整两年的时间。”这样的劳动强度加上电影修复人才和资金短缺方面的困难,我国胶片电影保护工作可谓“四面楚歌”。如果不能突破种种困难的重围,许多胶片电影可能终将彻底被历史遗忘,失去数字化保护的机会,走上“电影之死”的不归之路。
123

上篇:

下篇:

地址:兰州市安宁区连城铝业大厦16楼   网址:www.xadmhy.com;   邮编:730030

© 2014-2023TGVISION. All Right Reserved. 陇ICP备15000073号 版权所有 澳门十大娱乐网站平台(中国)百科全书 设计制作 宏点网络 icon甘公网安备 62292302000106号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