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x35px;
1600x235px;

养心殿1890件文物 挪窝保养

来源:中国文物网 作者:佚名 更新于:2016-6-15 阅读:

  6月11日是我国第11个文化遗产日,今年的主题是“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

  今天上午,故宫、圆明园等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法晚(微信ID:fzwb_52165216)记者从故宫获悉,今天开始,已经进入“闭馆修缮模式”的养心殿开始撤陈。包括家具、书画、帖落、陶瓷、玉器、文房等在内的1890件养心殿文物,将分步骤“挪窝”进入库房做“美容保养”。

  此外,今年圆明园遗址考古将继续推进至西洋楼大水法区域,将完成2000平米的遗址清理工作。

  故宫 撤陈保养

  今起,1890件养心殿内文物将挪窝,回到库房细致美容保养,这些文物预计在2020年养心殿整体修缮完成后以崭新面貌归位。

  据介绍,作为原状陈列展示区的养心殿区域,这1890件可移动文物囊括了家具、书画、帖落、陶瓷、玉器、文房、织绣、珐琅、盆景、生活用具、宗教文物等多个类别,是研究清代文化艺术发展和理政及寝居空间的独特材料。

  故宫为养心殿可移动文物的撤陈制定了详细的时间安排表,以及相关制度和措施。撤陈工作以殿座为单位,按照文物类别,由原状陈列负责部门分别点交给各个相关业务部门,然后由各业务部门中的专业科组负责相应文物的撤陈回库工作。

  根据撤陈程序,第一步先撤出的是平面陈设,比如玉器、漆器、珐琅、玻璃、盆景、钟表等;此后是家具陈设和帷幔、坐垫等;第三步是宫灯;第四步是超大型家具;第五步为书画、帖落、隔扇芯,依次进行。据介绍,在撤陈工作现场还将同时开展文物除尘和基础影像采集工作。全部文物撤陈工作预计在3个月内完成。

  据介绍,养心殿区域文物撤陈工作完成后,故宫博物院还将根据文物状况,由文保科技部对回库文物进行更细致的除尘保养和修复工作,保证拟于今年举办的养心殿大展如期举行。根据计划,养心殿整体修缮工程预计于2020年完工,届时,这些文物将以更好的状态重回养心殿,带给观众更加深刻的文化体验。

  养心殿始建于明嘉靖十六年,是营建资料保留最完整的皇家宫殿建筑之一,也是世界记忆遗产清代样式雷建筑图档的实物见证。2015年12月18日,“养心殿研究性保护项目”作为“故宫古建筑整体修缮保护”工程的重要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拟制定科学详尽的保护规划和专项保护方案,以充分理解并完整延续养心殿的价值,恢复其健康,改善文物保存环境,提升该区域的整体环境质量。

  毓庆宫未来将首次向公众开放

  位于故宫内廷东路南端的毓庆宫,在经历了742天的疗养后,即将康复“复出”,今后将作为一个崭新的展览空间首次向公众开放,这也是其空置或作为库房使用近100年来,首次与公众见面。

  毓庆宫建筑群为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在明奉慈殿基址上修建而成,后经一系列改、扩建后形成现在的规模,总建筑面积为1898平方米,主要由13座建筑组成。毓庆宫建筑群原为皇太子宫而兴建,而后光绪、宣统等皇帝曾在此处读书,作为清代统治者接受汉文化思想的重要场所。它见证了由康乾盛世到晚清没落这一历史过程。近百年来,毓庆宫建筑群多空置或作为库房使用。

  故宫博物院成立后,多次对毓庆宫进行了保养、维护,并于1953年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半个多世纪以来,毓庆宫未再进行大修。

  此次修缮前,毓庆宫区域各处有不同程度损坏,比如屋面瓦件脱灰、松动,局部有漏雨现象;椽望糟朽较多,木结构局部拔榫,尤其是角梁部位糟朽严重,仔角梁大部分需要进行更换;彩画脱色风化,下架地仗损坏严重;院内地面、散水砖整体极不平顺,排水不畅,局部坑洼不平、滋生杂草且多松动破碎等等。

  2014年8月21日,故宫博物院开始对毓庆宫进行保护修缮,计划于本月底竣工,历时742天。为确保修缮后的毓庆宫益寿延年,故宫博物院坚持“原形制、原结构、原材料、原工艺”的古建筑保护修缮原则。毓庆宫区域修缮完成后,将进行展览设计和进一步规划安排,未来将作为故宫博物院一个新的展览空间实现对公众开放。

  据介绍,以后开放会考虑采取限流措施。

  首次发现明代大型宫殿遗迹

  上午,故宫再“曝”考古重大发现,故宫在对慈宁宫广场长信门西北侧基建勘探坑进行考古调查时,发现一处明代早期的大型宫殿建筑基址,包含由一条东西向明早期墙基,及其底部的地钉(立桩)、排木(卧桩)组成的桩承台、夯土夯砖层、建筑基槽等遗迹。这是紫禁城内首次发现明代大型宫殿建筑的墙基以及建筑基槽遗迹。

  据介绍,此处大体量墙基可以判定其始建年代为明早期,废弃年代为明后期,是紫禁城建造之初具有宫廷分区功能的大型墙基。

  相关专家现场勘察后还认为,此处墙体基槽底部的黄沙层和含有青灰色有机物的生土层是距今3万年至5000年前,后海、北海至中南海一线古高粱河道的自然遗存。因此,该处遗迹对研究北京城市变迁、紫禁城历史、中国古代建筑技术等均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也对公众深入了解紫禁城的“前世今生”提供了有力参考。

  未来,故宫将就正在进行的三处考古工程建立遗址保护区,并将通过安装可清洗玻璃等方式,作为永久展示对公众开放。其中隆宗门的考古现场由于专业性较强,将开放为专业考古参观。

  圆明园 遗址考古今年“推进”至大水法

  上午,法晚(微信ID:fzwb_52165216)记者在圆明园主会场“公共考古”活动中了解到,今年圆明园遗址考古将继续推进至西洋楼大水法区域,将完成2000平米的遗址清理工作,有望在年底发布考古报告。圆明园遗址考古将首次“摸清”皇家建筑地基,填补学术空白。

  大水法遗址是北京圆明园中西洋楼景区的一部分。建成于乾隆二十四年,是以喷泉为主的园林景观。主体建筑为巨型石龛式,中券前有狮子头喷水瀑布,成七级水帘。大水法西邻海晏堂,在长春园南北主轴线与西洋楼东西轴线交会处,是园内最为壮观的欧式喷泉景观。1860年,英法联军侵略北京时对圆明园进行了劫掠,其中英军还放火焚烧,今仅存大水法、远瀛观的几个大理石石柱屹立。

  据了解,圆明园考古与其他考古不同处在于,考古目的主要是要摸清皇家建筑的地基。“现在的皇家建筑规模最大的是故宫,但不具备考察地基的条件,而此前对皇家建筑地上部分的建造规格和体制有详细记载,但对地下部分尚属空白。”北京文物研究所圆明园考古工作人员金和天表示,去年在圆明园养雀笼区域已完成1000平米遗址清理,发现三合土与砖石结合的地基结构,未来随着考古进展,还将对地基规模有更细致的研究成果。她表示,有望在年底发布考古报告。如此一来,圆明园遗址考古将首次“摸清”皇家建筑地基,填补学术空白。

  未来,市文物局也将继续深入探索“公众考古”新形式,使文化遗产摆脱封闭,真正融入现代生活,成为传承文化根脉凝聚民族精神的丰厚土壤,真正做到全民共享。

上篇:

下篇:

地址:兰州市安宁区连城铝业大厦16楼   网址:www.xadmhy.com;   邮编:730030

© 2014-2023TGVISION. All Right Reserved. 陇ICP备15000073号 版权所有 澳门十大娱乐网站平台(中国)百科全书 设计制作 宏点网络 icon甘公网安备 62292302000106号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