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x35px;
1600x235px;

“同名同龄”夫妻档省博修文物

来源:中国文物网 作者:佚名 更新于:2016-3-2 阅读:

  她刚到省博有点怕

  央视纪录片中有一段讲到传说故宫闹鬼,所以工作人员开门时总会大吼一声,其实是因为故宫里有很多野猫,突然冲出来会吓到人。也有人说博物馆“阴气”重,一个人在办公室对着文物的时候会不会害怕呢?赵晓龙说,完全不会,这是一种特别的体验,看到这些字画,可以想象古人作画时的场景、当时在想什么,有一种穿越的感觉。

  一直在修复室电脑前看资料的张晓珑,忍不住插话说:“刚来时怎么不害怕?我刚开始来博物馆,是做漆木器修复,当时一推开门,看到实验室的盆子里用水泡满了漆器,红彤彤、黑漆漆的一片在水里,怪吓人的。”

  赵晓龙接受记者采访时,也没停下手上的“活儿”,他拿着毛笔蘸上颜料,不时思考琢磨,不时在古画上轻轻地添上几笔。

  对珍贵的古代字画,还可以在上面动手脚吗?赵晓龙解释,这叫“全色”,古代字画因为年代久远,很多画的细节部分掉色了,这个时候他就要根据画作的总体风格,进行修补。他拿出放大镜给记者看,“这幅画流传到现在非常难得,是绢本的!绢上作画不易,而且比宣纸还难保存……”看着手上的“宝贝”,这位27岁的小伙子眼里放光。

  在《我在故宫修文物》纪录片中,古字画因为容易破损,修复时显得十分小心翼翼,有清洗、上背纸、上墙、全色等多道复杂工序。为了让清洗之后的字画干后变平整,需要将字画贴上墙,利用水的拉力将画撑开。

  赵晓龙说,跟武侠小说中的门派一样,字画装裱和修复也分以“苏裱”为代表的南派,以及以“京裱”为代表的北派,而且每个师门带出来的徒弟,风格都不一样。他记得,当初在首都博物馆实习的时候,老师画“上墙”时,挨墙的一面是画的正面,露出来的是反面。而到了省博付明华老师这里,露出来的是画的正面。

  “老师说,因为这样边工作还可以边看画,心情好!”赵晓龙说,师傅出差了,如果他在办公室,一准儿会站在我身后,每天还会叮嘱我要练书法、学绘画,篆刻也不能放松。“因为一个不会书法、不会绘画、不会篆刻的人,不能成为一个好的裱画师。”

  同名同龄喜结良缘

  张晓珑是赵晓龙的新婚妻子,长得很娇美,很难把她与修文物联系在一块儿。

  两人2010年同时进入省博物馆工作,赵晓龙是文科男,而张晓珑大学学的是高分子化学材料,是个理科女,目前还在武汉大学读研究生,玩的都是高科技。著名的南海1号宋代古沉船被打捞上岸后,张晓珑还曾去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参与过瓷器、金银器的修复与保护,“因为海水中的盐分很高,需要把这些打捞起来的文物,泡在去离子水中逼出盐分,否则那些瓷器上的盐分一旦遇见空气结晶,会导致瓷器破裂。”

123

上篇:

下篇:

地址:兰州市安宁区连城铝业大厦16楼   网址:www.xadmhy.com;   邮编:730030

© 2014-2023TGVISION. All Right Reserved. 陇ICP备15000073号 版权所有 澳门十大娱乐网站平台(中国)百科全书 设计制作 宏点网络 icon甘公网安备 62292302000106号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