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x35px;
1600x235px;

遗产传承与城市场所营造要“以人为中心”

来源:中国文物网 作者:佚名 更新于:2016-12-7 阅读:

  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在城市中除了大型公建(如西方的斗兽场以及礼仪性的场所、中国的宫殿衙署等等)之外,我们更多看到的是与城市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场所。

  场所的概念,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在国外就有很多讨论。这些讨论更多的是把现代主义的抽象时空回归到具体的地点、社会、环境、文化等。场所不能独立存在,它与城市、社区密切相关,不论是传统的社会礼仪、节庆,还是今天的日常活动,都是如此。基于这一认识基础,城市整体的结构以及城市微观尺度的空间、场所和建筑,都应该以人为中心。

  三坊七巷:保护“以人为中心”的典范

  福建福州三坊七巷的保护就是“以人为中心”的典范。三坊七巷是福州这座历史最古老的一块肌理。当地研究历史的学者认为,三坊七巷是唐代福州城部分的延续。民国期间,三坊七巷仍然是福州达官贵人居住的地方。这个地方与中国近代史的联系非常紧密,有人说:“一片三坊七巷,半部中国的近现代史。”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产权的转变,大院变成了大杂院,过去繁荣的街巷逐渐衰落。改革开放之后,南后街的商业经营又热闹起来,但是物质环境的使用状况令人堪忧,也基本脱离了原有深厚的文化底蕴。高楼插建、房屋破损、私搭乱建等问题随处可见。最可怕的是,上世纪90年代土地开发之后,三坊七巷曾经被政府卖给了香港某地产开发商。改造规划方案中,只有极个别的房子被留下,绝大部分是别墅区及高层和小高层住宅,所幸由于拆迁量大等因素,该规划一直没有实施。在相关专家学者呼吁和社会力量的共同作用下,2005年,福建省政府花了较大的代价将三坊七巷赎回。

  推动三坊七巷改变的第一个因素是国家文物局将有保护价值的院落认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三坊七巷的建筑价值非常高,除了国保单位外,还有省保、市保和历史建筑等,这在全国的历史街区,尤其是大都市的历史街区中,几乎是绝无仅有的。为了保护历史遗存,我们的团队做了大量调研、分类工作。当时很多人在讨论三坊七巷应该保存哪个朝代的风格,我们认为保护好所有不同时期有价值的建筑等所形成的丰富而多元的历史遗存及风貌是第一位的,因此为整个街区制定了整治改造导则。

  2010年,三坊七巷开始建设社区博物馆,这是我国第一个在城市建造社区博物馆的案例。在此之前,很多偏远山区建设的少数民族的设计博物馆效果都不太好,因为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影响,难以为继。能不能在有一定经济基础的地方做社区博物馆,展示其地域、文化、民居生活等?经过多方的酝酿,这一想法终于付诸实施。

  社区博物馆注重物质和非物质遗产的结合。在此基础上,进行文物修缮与环境提升。比如,安泰河上游、下游的很多河段是清朝建的河堤岸,河堤包括两侧的植被作为历史景观加以保留,进行水环境整治,提升水质。同时整治工作剔除了很多原本不属于这个地方又与该地区不协调的东西,公共空间品质也得到了很大提升。为提升公共空间的活力,街区内的工厂和一些事业单位外迁,增加了公共文化功能,沿人流比较集中的地方将保护院落开辟为相关文化场所。此外,为保证老字号的生存,出台了很多优惠的租赁措施。街巷方面,坊巷仍然保持宁静的状态,而南后街比较热闹,政府和街道经常在此组织一些文化活动。经常能看到当地人带着亲戚朋友在南后街上漫步,非常骄傲地跟亲戚朋友介绍自己城市的历史与文化。从中我们也体会到:让当地人为自己的城市、社区感到自豪,是城市社区营造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工作目标之一。

  此外,有些老百姓原来居住条件不错,又有自己的私房产权,愿意留下来,他们的院子并没有被拆除,使居民传统生活得以延续。可以说通过保护,三坊七巷的场所精神得以发扬光大。

  景德镇:“以人为本”让瓷都大放光彩

  景德镇是中国的瓷都,景德镇陶瓷对传播中华文明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景德镇陶的出土始于汉,但是到了宋代瓷才开始作为主要的产业在全国产生影响力。元代朝廷穷兵黩武,需要巨大的财政支持,陶瓷出口是其重要的财政来源,因而元朝人对汉人的陶瓷工匠予以了很好的保护,并促进了元青花的大量生产。明后期到清,景德镇拥有非常重要的御窑。由于清朝瓷器需求量大,官窑不足,大大小的民窑兴起。清末民国时期,景德镇的生产组织庞大而严密,原材料、木材、粮食从江上运来,成品又通过水运运出。民窑围绕着御窑区和贸易区开展。景德镇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

  一是徐家窑的修复与工艺传承。御窑产量供不应求,不得不将大量烧制工作分配到周边各个民窑区。每个区民窑的旁边是大量的坯房,坯房外围是工人居住的民房,形成了生产社区的网络。徐家窑就是这样一个民窑。该窑南面的窑已经在50年代国有化后被拆除建成新的流水线的窑厂,如今这个国有窑厂已停产,改成创业区。徐家窑在80年代初停产关闭,原有的工人离开之后,窑与坯房荒废,成为城市的黑洞。

  景德镇以前有很多非常重要的与陶瓷相关的展览馆,但并没有一个位于原环境的窑址上的陶瓷展览场所,因而徐家窑的保护整治非常有意义。国家有关部门对陶瓷技艺的保护非常重视,将景德镇的传统陶瓷工艺列为国家非物质技艺,所以徐家窑保护整治的定位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遗址”。

  经过多方专家讨论,大家认为窑址复建是可行的。参加复建的人很多在这里工作过,曾经垒过窑,知道尺寸是什么样的。在修建的过程中,这些老工人非常高兴,经过30年之后自己重新有机会去练手。老的材料能用的用,能修的修,过去垃圾成堆的地方,现在成了一个非遗传承的重要场所。由此可见,徐家窑的修复是特殊群体记忆的彰显,也是地方记忆的传承。这是场所精神的精髓所在。

  二是50年代的老工厂区——宇宙旧厂区复兴:陶溪川的故事。景德镇上世纪50年代之后开展了陶瓷工业的现代化,从传统的柴窑依次变成烧煤、烧气、烧油、烧电的窑厂。到80年代,共建成了14个陶瓷厂,从老城向东面的新城展开。

  90年代市场经济之后,很多陶瓷工业开始外迁到新区,加上国企改制,很多陶瓷厂衰退。以产业带动城市发展的地区,一旦产业衰落,社会问题、服务问题、经济问题都会出现。当时专家们提出,将整个旧城的老厂统一考虑,把它们作为一个工业遗产网络来看,从织补城市、城市复兴的角度,提出工厂更新的对策。

  这个工业遗产网络中的一个重要节点就是现在非常有名的陶溪川,原来叫宇宙陶瓷厂。专家们研究分析了它在历史上的工序流程及空间布局,同时对这一地区承担多功能的社会服务功能做了规划,包括改善整个地区的交通状况、带动周边发展等。

  规划实施中,还对中间两个最大的车间的保护改造进行了设计。北侧厂房是50年代的煤窑车间,保留了烧煤馒头窑和窑坑;南侧是90年代初建的气窑车间,里面的管道都完整保留着。花了很多工夫思考怎么进行修缮,原则上能不动就不动。方案将联排的厂房中间设计了院子,以增加通风、采光,提高舒适性。其余的厂房也只有少量增减。厂区中间北边的厂房设计为博物馆,是长久性的,展示14个老工厂的陶瓷发展历史,对个人的记忆,也就是工人社区集体的记忆和资料进行展览。这个建筑周边新增设的很多店已经入驻开业,建筑北侧原有的煤斗及附属空间已变成了台湾人开的咖啡馆。南边的厂房改建成了美术馆,兼做会展用。厂房内部的主要管线设备都得到了保留,建筑外立面的砖墙是用废弃的老窑砖砌成的。经过建筑改造和环境整治,这一片区已成为当地老百姓晚上休闲的重要场所。

  以上案例都是把历史文化和现状城市环境与社区密切结合在一起而开展的。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人的参与以及对人的尊重有不同的方式,有的是通过社区的记忆,有的是通过技艺的传承,有的则是直接为老百姓提供生活的日常生活环境。不论哪种方式,其根本都是“以人为中心”。


上篇:

下篇:

地址:兰州市安宁区连城铝业大厦16楼   网址:www.xadmhy.com;   邮编:730030

© 2014-2023TGVISION. All Right Reserved. 陇ICP备15000073号 版权所有 澳门十大娱乐网站平台(中国)百科全书 设计制作 宏点网络 icon甘公网安备 62292302000106号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