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x35px;
1600x235px;

王有为:探索零排放建筑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国情

来源:青年网 作者:佚名 更新于:2016-12-28 阅读:

  中国经济网北京12月26日讯(记者 佟明彪)12月26日,由“北京市建筑高能效与城市生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同济大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共同主办的“城市生态与节能论坛”在北京召开第三届论坛。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绿色建筑委员会主任王有为在论坛上表示,绿色建筑已经成为发展的潮流,其中,低能耗和低排放更是成为主要方向,而对我国而言,“低排放门槛比较低一点,所以我们力争建筑要做到接近于零排放,要探索建筑零排放的途径。”

  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到,我国目前的减排主要措施包括调整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提高科技含量,减小建筑、产业和交通的能源强度。“从建筑来讲,向低能耗、超低能耗甚至零能耗这个方向,建筑业才能对国家的减排做出贡献。”王有为表示,目前建筑的零能耗和零排放都是各国建筑发展的方向,就中国而言,零排放的门槛较低。

  他介绍称,建筑零能耗肯定是零排放,但考虑到建筑的照明、智能等方面所需要的动力,这一点很难做到,因此在耗能方面我们现在讲的比较多的是低能耗和超低能耗。而零排放则有所不同,我们可以通过使用可再生能源提供电力,达到不产生二氧化碳的效果,甚至可以通过碳交易达到“零排放”。“所以我们力争建筑要做到接近于零排放,要探索建筑零排放的途径。”王有为称。

  王有为认为,我国在探索零排放建筑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国情,“中国的绿色建筑强调了全生命周期,分七个阶段,建材生产、运输、施工、运行、维修、拆除、废弃物处理。讨论建筑的零排放,开始启动的时候建议抓住‘运行’这一主要矛盾,先不要把问题复杂化。同时还要中国不同建筑气候区建筑能耗的特点,比如北方采暖和南方制冷。”

  王有为还透露,中国绿色建筑委员会对此也制定了工作计划,第一,要编制适合中国国情的近零建筑技术文件。第二,要在不同的建筑气候区培育近零排放的工程示范项目。第三要求对多种专业人士进行近零建筑培训。“我们决定要多专业协同工作,争取2017年年末完成编制工作。同时,我们的示范项目选中了办公建筑,现在我们消息透露出去了,各地积极性很高。”

上篇:

下篇:

地址:兰州市安宁区连城铝业大厦16楼   网址:www.xadmhy.com;   邮编:730030

© 2014-2023TGVISION. All Right Reserved. 陇ICP备15000073号 版权所有 澳门十大娱乐网站平台(中国)百科全书 设计制作 宏点网络 icon甘公网安备 62292302000106号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