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x35px;
1600x235px;

让每一件文物都“活”起来

来源:中国文物网 作者:佚名 更新于:2015-10-15 阅读:

  大小不一、颜色各异的清代漆盒一字排开,山东省曲阜市孔府文物档案馆的工作人员赤桂福,小心翼翼地把它们一件件捧在手里,编号、测量、称重,再放到专业摄影灯下分不同角度照相。这一幕是全国众多文博单位中一项艰巨而浩大工程的缩影。自2012年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以下简称“一普”)启动以来,“一普”经历了前期的试点工作,现已进入文物信息采集的关键阶段。远离了外界的喧嚣,无数文物工作者在库房中默默坚守着、耕耘着。

  日前,记者随相关工作人员奔赴文物大省山东,一睹当地“一普”现状。

  摸清文物家底“大数据”

  “当前孔府文物档案馆已完成库藏金银器、漆器铜器等27大类文物的普查登录工作,在全国可移动文物信息登录平台上登录藏品59420件/套,实际数量383280件。”曲阜市文物局局长孔德平对记者说。

  事实上,几年以前,文物工作者很难对文物数据如此知根知底。如今,不仅是曲阜,从济南到青岛,从山东省博物馆到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从山大图书馆到青岛博物馆,各地各级文博单位的相关负责人都能如数家珍地道出“自家宝贝”的明细,个个做到心中有“数”。这不得不说是“一普”的功劳。

孔府明代赐服

  与此同时,“一普”还让许多平日难得一见的文物“重见天日”。记者在孔府文物档案馆看到正在进行测量的明代衍圣公赐服,就原属极易朽烂的丝织品,平时都用无酸宣纸折叠后以专业技术保存。“由于孔府‘天下第一家’的特权,这是国内仅存的传世明代官服,平时不轻易打开。于我们而言也是一次难得的‘一睹真颜’的机会。”孔府文物档案馆文物一组组长彭伟民说。

  据国家文物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9月20日,全国可移动文物信息登录平台共登录收藏单位10778家,登录文物31940627件,北京、山东、陕西、广东、河南排名前5位。

  普查工作具有高难度

  记者走进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时候,研究所资料室主任李繁玲正组织自己招募的十多位大学生志愿者,进行文物信息采集。这些年轻的面孔主要来自山东大学、山东财经大学等当地高校,他们构成了这次文物普查的生力军。

  “我们现在正在测量的是70年代大汶口遗址出土的小件文物。一般而言,信息采集的顺序,首先是给文物进行编号,再分类装箱。然后开始测量文物的长度、重量等基本数据,最后进行文物照相,再不断重复这个流程。”李繁玲说。

  文物数据的获取,在精细和烦琐之外,看上去似乎并不困难。然而实际操作中,许多技术问题都构成一道道“关隘”。在山东省博物馆的地下藏品库中,一支技术团队正对1972年出土的银雀山汉简进行重新拍照扫描,其过程就比一般性的文物采集更为复杂。
12

上篇:

下篇:

地址:兰州市安宁区连城铝业大厦16楼   网址:www.xadmhy.com;   邮编:730030

© 2014-2023TGVISION. All Right Reserved. 陇ICP备15000073号 版权所有 澳门十大娱乐网站平台(中国)百科全书 设计制作 宏点网络 icon甘公网安备 62292302000106号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