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x35px;
1600x235px;

老舍之子舒乙谈青岛古建筑保护 比北京做得好

来源: 作者: 更新于:2015-1-22 阅读:

  “老舍先生1934年来到青岛,1937年离开,在青岛三年,他惨死在文革初期,活了67岁,三年对67岁来说,是很小的比重,可是这三年是老舍先生重要的时期。在他的创作生涯当中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舒乙说。

  舒乙回忆说,“青岛在当时,在文化上非常重要,就是因为青岛在那个时候出现了青岛大学和后来的山东大学,就是现在海大的前身。出现了青岛大学以后,北京来了一个大教授,这个人叫杨振声,那个时候杨振声从北京带来一大批有名的作家,有梁实秋、老舍等人,当然山东自身有一批优秀的作家,比如王统照,后来有一个年轻人臧克家,还有王亚平、孟超、吴伯萧等人,组成很大的一个文人群体。”

  舒乙介绍,在那个时期,这些文人都有非常大的文学成就,其中最突出的一位是老舍,他虽然是来的不早,但是他的成就最大。老舍本来是到山大教书的,是文学系和国文系的教授,他在这三年里,居然开了六门课,现在看来都非常超前,讲的是现代文艺思潮、现代欧洲文学,甚至讲欧洲文学史,这样的科目,很接近当时世界的文艺思潮。

  《骆驼祥子》手稿“死里逃生”

  在青岛,老舍走到了自己生命的转折点。后来,他把山大的教职工作辞掉了,专门写作,变成职业作者。他1936年辞职,在现在位于黄县路的房子里专心写作,创作出了著名的《骆驼祥子》。“他笔头子特别厉害,一个暑假写一个长篇,他自称是玩命派,身体虽然不是特别好,但是很玩命,在青岛的时候,他37岁左右,年富力强。他后半生是上午写作,雷打不动,谁都知道老舍先生有这个习惯,不去找他。但在青岛不是,那时是上午酝酿,看信、看报,逗小孩子玩儿,想下午写作思路。中午睡个15分钟的午觉,然后起来,大概从两点写到四点半,然后又开始接待客人什么等等,吃完饭,等小孩子都睡觉了,从七点多钟写到九点,每天这么两个时间段,平均一天写两千字。”舒乙认为,青岛的三年经历对老舍至关重要。

  “写《骆驼祥子》的时候,老舍先生字斟句酌,一个标点符号都要想半天,所以他的手稿很干净。这个手稿,他直接寄给上海,在《宇宙风》杂志上连载,主编一看这稿子这么好,悄悄藏起来,一直藏到解放后,后来他病危,把我叫到上海,说那个稿子抄家抄走了,将来落实政策一定还给我。”舒乙说,这个手稿后来还有一段颇为传奇的经历:文革时候,在上海图书博物馆,一大推书马上要被烧掉,当时有一个馆长,突然发现书堆里面有一个包袱,跟旁边一个年轻人说,把那个捡出来,看看里面是什么?打开一看,就是《骆驼祥子》手稿,馆长悄悄将这个包袱拿到地下室,将这个手稿保存了下来,我们大家今天才有幸看到。

123

上篇:

下篇:

地址:兰州市安宁区连城铝业大厦16楼   网址:www.xadmhy.com;   邮编:730030

© 2014-2023TGVISION. All Right Reserved. 陇ICP备15000073号 版权所有 澳门十大娱乐网站平台(中国)百科全书 设计制作 宏点网络 icon甘公网安备 62292302000106号

Baidu
sogou